| 口炎指口腔內舌、齒齦、腭及頰部粘膜的炎癥,以局部溫度增高、疼痛、咀嚼緩慢、流涎為特征。 (一)病因 1.多因采食粗硬的飼料,食入尖銳異物或谷類的芒刺,以及動物本身牙齒磨火不正。 2.誤食有刺激性的物質,如生石灰、氨水和高濃度刺激性的藥物 3.K期飼喂發霉的飼草可引起霉菌性口炎。 4.吃了有毒植物和維生素缺乏等。 5.繼發于某些傳染病,如口蹄疫、牛惡性卡他熱等。 (二)癥狀 減食、小心咀嚼,嚴重寸不能采食,唾液多,呈絲狀帶有泡沫從口角中流小。口腔內溫度高,粘膜潮紅腫脹,舌苔厚膩,氣味惡臭,有的口粘膜上有水泡或水泡破潰后形成潰瘍。 (三)防治 除去病因,加強管護,喂給柔軟易消化的飼料,藥物治療方法有: 1.可用1%食鹽水,或2%-3%硼酸液,或2%—3%碳酸氫鈉溶液沖洗口腔,一日2—3次。口腔惡臭,用0.1%高錳酸鉀液洗門。口腔分泌物過多時,叮用l%明礬液或1%草柔酸液洗口。 2.口腔黏膜潰爛或潰瘍,洗口后可用碘甘油(5%碘酒1份,甘油9份,或10%磺胺甘油乳劑涂抹,每日2次。也可用青霉素1 000單位加適量蜂蜜混勻后,涂患部,每日數次。 3.體溫升高,不能采食時.靜注10%·—25%葡萄糖液l000—1500毫升,結合青霉素或磺胺制劑療法等,每天2次經胃管投入流質飼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