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消化方式 1. 物理消化 牙齒和消化道運動,反芻動物的反芻。 2. 化學消化 主要是酶消化,3.微生物消化 反芻動物瘤胃內有大量微生物,主要是厭氧細菌和原生動物,正常飼養條件下,內容物中有10[sup]11[/sup]細菌/ml,10[sup]6[/sup]原生物/ml。 細菌有二類,一類是可利用纖維素、淀粉、葡糖等養分的細菌,另一類是可發酵第一類細菌的代謝產物的細菌。 大多數原生動物為纖毛原蟲,可吞噬食物和細胞顆粒,并可利用纖維素。 微生物消化中,細菌的作用比原生動物更大。 反芻動物微生物消化非常重要,飼料內70-85%DM和50%的CF在瘤胃內消化,瘤胃微生物的正常消化取決于瘤胃內環境的穩定,包括下列因素。 ①食物穩定地進入瘤胃以不斷提供微生物的作用底物; ②pH在6-7,通過唾液中的NaHCO[sub]3來維持; ③滲透壓接近血漿水平,通過內容物與血液的離子交換完成; ④溫度調節機制使T在38-42℃。 非反芻食物動物盲腸微生物消化也十分重要,特點類似于瘤胃微生物消化。 二、消化后營養物質的吸收 已消化的營養物質經消化道上皮進入血液或淋巴的過程叫吸收。 吸收部位:小腸及瘤胃 吸收方式: 被動轉運 高濃度→低濃度(短鏈脂肪酸、某些水溶性V和無機元素的吸收) 主動轉運 低濃度→高濃度(葡糖和AA吸收) 飽飲作用 細胞直接吞噬大分子或離子,如幼齡動物吸收免疫球蛋白 三、各類動物的消化特點 1. 單胃動物:胃腸消化和化學消化為主; 2. 反芻動物:瘤胃消化和微生物消化為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