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伊利股份(600887)發布2006年年報,其中主營業務收入為163.39億,較去年同期增長34.2%,連續四年保持第一。而奧運所蘊涵的能量將隨著2008年的臨近將會得到更大的釋放;伊利集團啟動的奧運健康中國行等活動也將對伊利產生巨大的市場拉力。” 奧運提升的是企業隱性價值 潘剛認為,其實奧運提升的是一種“隱性價值”。“目前從企業內部來說大家的意見非常一致。2001年的時候中國申辦成功的時候,我們的員工只是覺得很高興,也有不同意見。但真正到了2003年,2004年,當我們跟大家溝通了以后,讓大家認識到它確實對企業對我們國家的重要性,便高度一致。所以最終我們成為奧運會贊助商,也是因為后面有一個堅強的團隊在支撐著。” 潘剛表示,在成為奧運會贊助商后,伊利能夠站在奧運的立場上去研發產品。潘剛認為:“我們的產品打著奧運的標志,大家一看到后產生一種由衷的認同,這是伊利的一個優勢。另外,奧運贊助商具有唯一性,乳品行業只可能選擇那個最好的,這也是伊利的優勢。當我們擁有這種優勢后更好的去宣傳奧運,例如:我們所有產品上都有奧運logo,包括員工的名片上都有奧運的標識,這是支持奧運、宣傳奧運一種非常好的體現。” 根據伊利年報,去年伊利冷飲系列產品收入達到22.81億元,同比增長46.97%。在奶粉業務方面,銷售收入達到20.09億元。財經評論專家趙斌表示:“伊利的產品結構可有效規避乳品企業過渡依賴液態奶產品的風險。 “織網計劃”打通奧運營銷路 潘剛介紹,除了簽下劉翔和郭晶晶成為產品代言人,伊利集團也簽約了國家田徑隊、羽毛球隊、乒乓球隊、花樣游泳隊和藝術體操隊,以及亞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成為其唯一乳制品合作伙伴。 “從去年開始,伊利就完成了面對全國的‘織網計劃’,我們在各個銷售大區都建有現代化的生產基地,真正實現了生產、銷售、市場一體化運作,而這張大網織起來之后,它將承擔兩方面的任務,一是把我們最好的產品提供給全國的消費者,讓他們能夠食用最好的乳制品;二是成為伊利集團傳播奧運的基礎和載體。” 談到國際化,潘剛認為,伊利是最早把牛奶賣到市場上的企業,包括緬甸、蒙古、俄羅斯。“我們走出國門,不是為了追求出口量,聽起來很美,而是為了適應國際市場環境。我們符合各個國家的標準,包括非常嚴格的歐盟標準。我們把重點放在國內市場,要做深做透國內市場。” (袁田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