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乏維生素B11。 維生素B11又稱葉酸、葉精,其作用是促進新細胞的形成和紅細胞、白細胞的成熟。葉酸在酵母粉及肝粉中非常豐富,在苜蓉粉、棉仁粉、小麥麩及青綠飼料中比較豐富,其它飼料中也都含有一些,但玉米中較貧乏。配合飼料中葉酸含量基本可以滿足雞的需要,一般不缺乏,也不寬裕,由多維素再補充一些比較可靠。只有優質多維素才含有葉酸。 1.癥狀:雛禽和青年禽缺乏葉酸時生長受阻,出現貧血,頭頸部麻痹(抬頭頸向前伸直下垂),喙觸地,有色羽品種羽毛素不足,出現白羽等現象。葉酸缺乏還會使雛禽對膽堿的需要量增加,每公斤飼料含膽堿2克時仍感不足,以致引起骨粗短癥。成年禽缺乏時酸時,產蛋率和蛋的孵化率均受影響。 2.防治:缺乏葉酸時,可通過多喂青綠飼料。選用含葉酸的多維素,有條件的喂些酵母粉、肝粉、鮮肝等來補充,效果較好。必要時可用葉酸治療。每公斤飼料添加50毫克。 缺乏維生素B12 維生素B12幾乎全部存在于動物性飼料中,植物性飼料幾乎不含維生素B12。維生素B12是一種含鈷化合物,可由腸道微生物合成,但含量不能滿足大多數家禽的需要,尤其在缺鈷地區。在大多數家禽日糧中,特別是雛雞與種雞飼料中應添加維生素B12。雞糞是維生素B12的來源之一,故網上養雞比地面養雞更易出現維生素B12缺乏癥。 1.癥狀與病變。雛雞缺乏維生素B12時,表現羽毛不豐滿、腎臟損害、血漿蛋白降低、血中非蛋白氮及葡萄糖含量升高,嚴重時可導致死亡。當雛雞同時缺乏膽堿和蛋氨酸時,可發生骨短粗病和脫腱癥。成年雞維生素B12缺乏時,表現產蛋量下降,種蛋的孵化率急劇下降,胚胎殼內死亡,死亡率以孵化的第17天左右最高。胚胎的主要病變為,胚胎形體變小、腿部肌肉萎縮、彌散性出血、骨短粗、水腫和脂肪肝。孵出的幼雛死亡率高。另外,母雞還表現有肌胃炎癥和體況下降。 2.防治。天然產品中的維生素B12都是來自微生物,含量最豐富的是發酵殘渣。在飼料中補充魚粉、肉屑、肝粉和酵母,或喂給氯化鈷以及利用能合成維生素B12的微生物進行特殊發酵來補充。都可預防維生素B12缺乏癥的發生。對病雞肌注維生素B12制劑2微克/只,可提高產蛋孵化率。對種母雞每100千克飼料中加入4毫克維生素B12就能維持雛雞的高出殼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