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日期:2014年3月18日
瓦赫寧根大學的畜產試驗測定了飼料中磷(P)水平對豬的生長性能,飼料利用率,磷保留和豬骨頭質量的影響。 在這項研究中,實驗使用了公母豬,磷的水平從50上升到現在建議使用的130%,并測定了體重為25-125kg這段期間的生長性能,飼料轉化率和磷的保留率。 簡單而言,這個研究表明了目前的建議量足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動物的性能。磷的水平低于建議量則表現出較低的日增重和效率較低的飼料利用情況。但是,體內殘留的磷和掌骨灰分成正線性增長狀態,這種增長一直持續到130%的最高建議量。 對于未來的應用,研究人員提出需要確定骨頭灰分達到何種程度是理想狀態,此時需要的磷水平是多少。當磷水平較低時,豬優先供給肌肉和瘦肉組織沉積,之后采食骨骼發育。因此,添加低水平磷時,最大程度地提升生長性能是以犧牲骨骼,骨頭灰分和骨頭強度的磷滯留量為代價的。 在這項研究中,公豬比母豬獲得了更高的增重和更好的飼料利用率,而且它們的胴體有較少的脂質和較多的蛋白質。公豬體內沒有出現更多的總磷水平。相反,日糧中磷水平低時,母豬體內磷水平較高。因此,這些結果表明,養豬場磷的利用效率對于公豬和母豬來說,應該建立在同樣的機體總磷水平標準上。 英文來源: 瓦赫寧根大學的畜產所 譯者:畜牧人編輯IRIS
|
版權說明:原創翻譯,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