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Pig Site 2015年9月24日報道,為了輔助家禽、牛和豬的生產而使用的抗生素已經導致了耐藥細菌的數量出現顯著的增長,通過直接的接觸、食用動物的肉、蛋和奶,這些細菌會傳播到人類身上。這樣的一些細菌會最終出現在更廣泛的環境中,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全球范圍內抗生素的效力出現了整體下降。 細菌對一、二、三線抗生素的耐藥性都在增強。世界繁榮程度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使得人類對動物蛋白的需求不斷上升。為了滿足這種需求,許多的農民采用了最新的集約化農業,經常使用抗生素來實現生產的最優化。 抗生素不僅可用來處理單個動物的細菌性感染和防止畜禽感染,還可用來促進生長——后者是一個備具爭議但很流行的做法。 2010年,全球有超過6.32萬噸的抗生素被牲畜消耗,這個數字超過人類對抗生素消費的總量。 到2030年,為了滿足85億人口(聯合國預計)的需求,這個數字預計會增長三分之二。在增長的部分中又有三分之二源于食品動物生產,其余的三分之一是由于工業規模生產的轉變所致。 抗生素的增長促進是多數法律和監管工作在減少動物抗生素使用時關注的焦點。最近的分析表明,抗生素在這方面的使用對動物生長所產生的影響要比之前想象的低。食品需求和動物抗生素使用增幅最高的國家當前所采用的農業系統也是最低效的。抗生素的重點應該放到在不將抗生素用于促增長前提下生產力的提高上,這在高收入國家也在不斷成為現實。 需要采取的行動 行動的目標應該是減少并最終淘汰抗生素在農業中的應用。淘汰用于促進增長的抗生素和減少防病用途的抗生素使用未必危及動物或人類的健康。 健康專家、政策制定者和大眾需要接受相關教育,掌握抗生素可持續使用的知識。 提高國民認識程度的運動應該開始改變抗生素在農業和一般醫療實踐中的規范,并促進抗生素的節約。 國家和全球層面的承諾 2015年5月,世界衛生大會表示全力支持“應對抗菌素耐藥性的全球行動計劃”,該計劃呼吁所有國家在兩年內推出國家戰略。在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社會的支持下,此項決議或許會成為促成變化的催化劑,但是也許和過去的十年中類似的決議一樣遭到忽略。 美國的應對耐藥細菌國家行動計劃突出強調了通過各層面監管,減緩抗生素耐藥性傳播速度的必要性。歐盟也采取了類似的立場。東南亞的世界衛生組織成員國也都承諾解決抗生素耐藥性的問題。 抗生素應該被看作急救藥,只在絕對必要的時候才使用,而不應將其當作治療輕微疾病的默認處理方式。 結論 農業中抗生素使用的增加是抗生素的有效性在全球范圍內降低的主要原因。需要做出行動,教育和影響民眾、從事農業的人以及醫療行業的人,改變抗生素使用的文化。新興的國家運動已經開始了這一過程,必須以此為基礎,將抗生素的使用放到優先的位置。 來源:國際畜牧網
|
版權說明:原創翻譯,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