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變是微生物在飼料中生長與繁殖導致的一系列營養物質變化的過程。南方地區高檔水產飼料由于霉變導致的返廠率達到30%左右,給飼料企業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霉變后霉菌及其毒素對畜禽旳危害 霉菌毒素普遍存在于飼料與飼料原料中,是飼料及飼料原料中的霉菌在生長過程中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對畜牧業和人類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在飼料中對畜禽危害比較大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黃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赭曲霉毒素、煙曲霉毒素和嘔吐毒素。近幾年來黃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稀酮和嘔吐毒素對畜禽危害最大。 黃曲霉毒素是黃曲霉和寄生曲霉產毒菌株的代謝產物,主要污染玉米、花生、棉籽及其餅柏。是最為人們所知的霉菌毒素,黃曲霉毒素不是單一的物質,而是一類結構及其相似的化合物B1、B2、G1和G2等,對動物都有很強的細胞毒性、致癌性和致畸性。可引起肝臟、胃腸和免疫系統出現病變,引發動物的肝癌、腎癌、胃癌等。其中毒性最強的是黃曲霉毒素B1,有研究證明,飼喂含量黃曲霉毒素0.5 mg/kg以上的飼糧給泌乳母豬后,會造成乳汁中的黃曲霉毒素殘留量升高,進而引起乳豬生長緩慢。對于生長豬當飼糧中黃曲霉毒素含量0.2 mg/kg以上時,其生長速度降低。 玉米赤霉烯酮主要是由禾谷鐮刀菌產生的一類雌激素樣毒素,主要污染玉米、燕麥、高粱、芝麻等。豬對玉米赤霉稀酮最為敏感,其它動物對其的耐受性較強。玉米赤霉稀酮中毒主要表現為后備母豬陰戶紅腫、陰道粘膜充血、乳腺增大。還會引起斷奶母豬不發情、假妊娠;增加母豬流產和死胎的可能;種公豬睪丸縮小,性欲低下。 嘔吐毒素因中毒后引起動物厭食、嘔吐而得名。主要污染玉米及其副產品、小麥及小麥麩,在玉米價格高居不下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飼料企業選用小麥代替飼料配方中的玉米,由此帶來的嘔吐毒素污染成為飼料生產中的一個重要問題。豬是對嘔吐毒素最為敏感的動物,斷奶仔豬尤其敏感。飼料中含有0.3-0.5 mg/kg的微量毒素就會引起豬拒食或者是食后嘔吐、生長性能降低及對疾病的抵抗力降低等。 水分含量對飼料霉變的影響 水分是微生物生長繁殖的重要條件。飼料在生產過程中由于原料自身水分過高、烘干或冷卻系統的故障造成成品平均水分超標從而引發飼料早期霉變的現象一般比較少,因為成品的平均水分通過檢測后如果超標會作處理,不會流入市場。(如果生產、品管部門控制得不好也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但是在小批量生產過程中,由于制粒調質溫度還沒有調整到正常就已制粒完畢;顆粒離開環模時溫度低,冷卻器內的溫度也低,飼料中水分子的活性弱,不容易散發。再加上冷卻器中料層薄,空氣流動的阻力小流量大,飼料在冷卻時溫度很快降到室溫,但水分沒有散發出來,造成水分超標。這種現象在冬季或早春、暮秋的陰雨天氣容易出現。返工處理這種料(在氣溫低相對濕度高的條件下)如果不搭配低水分的原料或加大批量,是很難將水分降到合格水平。遇到這種情況有的廠只好讓步接收,這樣的料庫存時間長了以后易發霉變質。 能夠快速測定飼料中的水分含量,及時采取對應的防霉措施是保證飼料安全的有效途徑。市面上由D+快檢平臺(www.dplus.com.cn)主打的臺式、手持式、微型和在線式四大系列近紅外智能云檢測器,可以實現飼料生產全過程、多場景的水分含量準確、快速、無損檢測,幫助企業提高產品質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