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粒玉米可以生產近2000種工業產品,近九成的關鍵技術卻由國外壟斷。山東西王集團加大自主創新力度,憑借自創的百項專利,成功實現玉米深加工領域的高端跨越。 【同期】記者張曉軍:我現在西王集團的產品倉庫,現在正在裝運的這批貨是即將發往歐盟的結晶果糖,這也是我國首批出口歐盟的果糖產品。 【解說】 結晶果糖作為新一代甜味劑和保健品,國外已廣泛應用于食品和醫藥等領域。國內企業十年前就可以從玉米中提取這種成分,由于始終沒能突破果糖結晶這一關鍵技術,長期只能作為外國企業的原料庫,從事低附加值的初級生產。瞄準這一制約行業發展的命脈,西王集團先后投資2億元科研經費,歷時三年,終于自主研發成功結晶果糖生產工藝,打破了國外十年的技術壟斷。 【同期】西王集團果糖項目負責人李振:“目前,除了美國、以色列的兩家企業,就是我們西王有能力生產這種產品,這項技術可以說在國內具有絕對的壟斷性。” 【解說】 在實現技術突圍的同時,西王利用自創的近百項專利技術打造的生產閉環流程,則使它成為行業里真正的全能冠軍。一粒玉米在西王需要循環走“24步”才能出車間,玉米利用率達到了99%以上,從加工最初的高能淀粉,到出廠時的微生物蛋白飼料,每一個環節、每一種產品都要經過專利技術的鍍金。 【同期】西王集團董事長王勇:我們企業掌握的這100多項專利技術,可以說每一項都能使我們成為行業里的領頭雁,如果全部形成終端產品,每年將產生過百億元的產值。 【解說】 發力高端,邁向終端,目前,憑借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西王生產的食用葡萄糖、無水葡萄糖、玉米油、麥芽糊精等產品,占到了亞洲市場的半壁江山。今年前六個月,西王實現銷售收入73億元,逆市增長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