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品牌盤踞中國高端奶粉市場多年的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記者近日從三鹿集團獲悉,石家莊三鹿集團在北京市購置了兩層辦公場地,成立高檔奶粉事業部,重點推出新的高端嬰幼兒奶粉。據了解,這款奶粉將全面采用其合資伙伴新西蘭恒天然乳品加工及管理技術,主打時尚和專業等品牌主張,產品競爭明確指向盤踞中國高端奶粉市場多年的外資品牌。 其實,自2006年6月恒天然以8.6億元認購三鹿43%的股份之后,三鹿和恒天然在三鹿U+奶粉項目合作有力鞏固了二、三線市場,保證了銷量的霸主地位。業內人士分析,即將推出的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則可能是這兩家企業志在爭奪高端市場的“核彈頭”。從市場來看,三鹿的這個動作盡管比較低調,沒有像其他企業那樣炒作或者召開新聞發布會大舉進軍高端市場。但北京盛華永道營銷策劃機構總經理雷永軍告訴記者:“從現在中央1套、6套、8套、10套比較密集的三鹿U+奶粉廣告來看,三鹿實際上已經在對三鹿具有恒天然的合資背景和這個即將推出的新產品展開了宣傳攻勢。” 據了解,國產奶粉和外資奶粉之間的利潤率相差將近10%以上,而造成這種差異的根本原因已經不是10年前的產品質量差異,而是品牌形象的差異。外資奶粉品牌的專業化形象、科技化形象和時尚形象共同構成了其國際化的品牌形象,這對中國消費者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在過去的兩年中,一些國內中小奶粉企業也曾經嘗試出了一些高端產品,但整體銷量并不大,對外資奶粉的影響也不大。所以,國際化形象成了許多國內企業塑造高端嬰幼兒奶粉品牌的瓶頸。 雷永軍認為,三鹿U+奶粉此次一改過去宣傳本土民族品牌的特點,而改用國外嬰幼兒作為廣告形象,同時明確在廣告上指出三鹿U+是三鹿和恒天然的合資產品,這實際上就是在塑造三鹿的國際化形象,為即將推出的新產品打國際化概念做鋪墊。 眼下,高端奶粉市場對于三鹿來說是一片藍海,但是對于雀巢、惠氏、美贊臣、多美滋等企業來說,高端奶粉市場競爭已經十分激烈,這個市場是一片紅海。 有分析人士認為,自2004年阜陽奶粉事件以來,中國嬰幼兒奶粉領域的消費習慣就發生了質的變化。消費者更看重產品的品牌、質量、技術和服務,而以前影響最大的價格因素卻排在了第五位。在市場變化下,國產奶粉在2005年開始就相繼有不少企業推出了80-120元/900克的聽裝中高端奶粉,同時,外資奶粉企業也逐漸開發了不少中檔產品,從高端市場走低進入中檔市場。于是,過去的2005、2006年的奶粉競爭在嬰幼兒奶粉領域競爭相對十分激烈。雖然很多國內的地域品牌在中高端也有斬獲,但是對外資奶粉占據的高端市場影響并不大。 據了解,三鹿在這兩年中,也相繼推出了面向大眾消費的藍聽裝奶粉、中高端的三鹿貝貝奶粉和現在正在主流推廣的中檔三鹿U+奶粉。據知情人透露,三鹿藍聽裝自銷售以來,一直穩定在2000噸\月以上,而三鹿貝貝奶粉和U+奶粉的銷量也十分喜人。 “通過運作這幾個產品,三鹿已經嘗到了中高端奶粉的甜頭。如今,對于三鹿和外資奶粉的競爭,三鹿信心十足的。通過三個產品鋪路和嘗試,這次新的高端產品的出臺也符合三鹿一貫比較穩健的戰略思路。”北京東方艾格農業咨詢公司陳渝分析認為,三鹿在高端奶粉的推廣中,肯定會在全國市場遇到外資奶粉品牌的圍追堵截和區域地方奶粉的競爭,這會對三鹿也是一個挑戰。 2007年是中國傳統的金豬年,中國迎來了一個新的生育高峰年。同時,這一年也將無疑是嬰幼兒奶粉企業混戰的一年,許多奶粉企業都調整了新的市場策略調整。記者了解到,2007年不僅三鹿在高端嬰幼兒奶粉領域有新戰略,國內企業蒙牛、完達山、圣元、飛鶴、伊利、銀橋等國產品牌也都有意進入高端嬰幼兒奶粉領域;外資品牌惠氏邀請張學友做形象代言,打造營養加培養其實就是針對城市的知性媽媽;其他如美贊臣等外資企業也在高端嬰幼兒奶粉市場布下重兵。 三鹿合資以后沖刺高端奶粉是否有完勝的把握?三鹿如何應對外資奶粉品牌和區域地方奶粉的挑戰?三鹿集團副總經理張振嶺告訴記者,要在競爭中獲勝,除了品牌因素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渠道和終端,而三鹿有一個十分健全的渠道和通路。三鹿的城市網絡遍布中國600多個大小城市,比較健全的農村市場網絡已經覆蓋了中國30個省市直轄市。這保證了三鹿在實施高端嬰幼兒奶粉藍海戰略的時候對面臨的紅海白熱化競爭有較好的抵御能力。他說,三鹿在市場上從來就不打無把握之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