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科學配制種公豬的日糧,使其營養能充分滿足其生理需要。適宜的營養是促進公豬生理功能充分發揮的基礎。據報道,在一定范圍內,日糧中粗蛋白每下降1個百分點,精液產量下降10%。而長期飼喂蛋白質過多的日糧,又會使精子活力降低,精子濃度減少。同時,長期飼喂含10%未脫毒普通菜籽餅的日糧,會影響公豬的精液品質,使精液稀薄、活力減弱,異常精子高達17.98%;飼料中的維生素、礦物質、特別是維生素A、E和礦物質中的硒、鈣、磷等物質含量與配比有欠缺,均不同程度地影響種公豬的精液品質與產量。因此,為保持種公豬的種用何況,必須足量按質供給所需的營養,做到在依據相應種公豬的飼養標準進行配方設計時,一是要考慮不同的季節、特別是冬季,應分別配制使用不同營養濃度與成份的飼糧,以滿足其生理需要。如在夏季高溫地區為減緩種公豬熱應激的影響,應提高飼料中的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降低單位營養內的飼料體積,增加營養濃度。并注意添加氯化鉀、碳酸氫鈉等電解質和維生素C等抗應激物質,以提高豬的采食量;二是要正確選用飼料,盡量選用營養價值高、又屬于生理酸性的原料配制,對于未經脫毒的菜籽餅或棉籽餅不應選用,即使選用,使用量也不應超過3%;三是應根據生產實際應用效果,不斷改進與完善飼養配方,使其產精潛力得以充分發揮。
③做好種公豬的防暑等應激工作,保證四季均衡供精。在自然條件下,種豬的產精量隨著季節的變化而隨之波動。在屬冬干夏濕的低緯高海拔高原季風氣候的地區(氣溫在6.3—11.2℃),種公豬采精量隨氣溫的升高而減少,氣溫越低,采精量越多,且氣溫下降采精量增加的幅度大于氣溫上升采精量減少的幅度,8月至翌年1月是采精量最多的時間。在一年四季中,不同季節的采精量從多到少的順序報道不一致,有的報道為秋季>春季>夏季,有的為秋季>冬季>春季,有的為春季只有秋季產量的87%,有的為冬秋季>春夏季,且產量高30%。但總體上說明在自然條件下,不同季節內的精液產量有不同程度的變化,在生產中要做好種豬防暑應激工作,既要調整飼料配方,添加抗應激添加劑,促進豬足量采食,也應采取物理措施做好防暑等應激工作,促使其產精能力得以充分表現。同時,在條件許可的前提下,應采取人工控制光照,使每天光照時間在8—10小時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