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題1、產房仔豬腹瀉發病的嚴重性和后果? 參考觀點: 從2009年以來,產房仔豬腹瀉的問題,一直困擾很多養殖場,無論規模大小,發生腹瀉,損失嚴重。發病率可高達100%,死亡率在90%以上,沒有死亡的仔豬,也成為僵豬,失去飼養價值。規模化豬場,發生產房仔豬腹瀉后,有的病程較短,持續1-2周,母豬情況改善后,可自動康復;有些豬場,持續幾年,斷斷續續,不容易控制和根治。絕大多數通過反飼控制或不做處理的豬場,會在某個時段,再次發生仔豬腹瀉。 2、當前規模化豬場腹瀉防控中,為何要注意反飼的危害? 參考觀點: 本研究小組不建議在當前疾病流行的狀態下,進行反飼。國外發生腹瀉,不少專家通過使用反飼的方法進行控制。在我國,也有不少專家和豬場通過反飼來控制產房仔豬腹瀉,本小組從發生腹瀉的產房仔豬臍帶血中檢測包括高致病性藍耳病、豬瘟、變異偽狂犬、圓環病毒等相關的腹瀉病原,如果反飼,相當于全場散毒,風險巨大,后果不堪設想。綜上所述,本小組不建議在沒有任何檢測的情況下,采用反飼的手段控制產房仔豬腹瀉。如果能夠確定是單一的流行性腹瀉感染,可以考慮用反飼控制 3、腹瀉發生只能通過口服免疫,對嗎? 參考觀點: 如果僅是流行性腹瀉病毒感染,筆者不表示反對,但腹瀉不僅僅是流行性腹瀉單一原因,因此,這個說法值得商榷。 第23屆IPRRSS會議于2014年12月5日至12月6日在美國芝加哥召開。其中關于豬流行性腹瀉的相關內容,所提到的“控制豬流行性腹瀉,必須口服免疫”。關于此論點,筆者表示支持。 對于流行性腹瀉,根據抗體的亞型不同,可以將抗體分成IgG、sIgA、IgM等等。其中IgG最主要的作用在于抵抗系統性感染,而sIgA為局部粘膜系統分泌,是粘膜免疫的主要成分。特別對于腸道感染,由于sIgA含有分泌鏈,其能夠避免被腸胃部的酶的消化,能夠持續存在于腸道中,起到中和腸道病毒的作用。因此,對于流行性腹瀉的發生,采用口服免疫,應該是可以嘗試的做法。 當前,筆者所接觸的規模化豬場的腹瀉,不僅是流行性腹瀉所造成,此種說法值得商榷。在近幾年的產房仔豬發病的腹瀉病原中,發現下述病原都是腹瀉成因的組成部分。腹瀉問題發生時,主要可以檢測出的病毒種類有以下幾種:腸炎型豬瘟、偽狂犬、流行性腹瀉、傳染性胃腸炎、輪狀病毒、博卡樣病毒和庫布病毒,可以看出,從2012年以來,圓環病毒的檢出率居高不下,2013年高達70%以上,藍耳病的普通毒株和變異毒株也有一定的檢出率,藍耳病普通毒株在規模豬場的檢出率比散戶要低得多,但變異毒株卻相差不大。偽狂犬病毒的檢出率這幾年一直存在,散戶豬場明顯高于規模豬場。豬瘟病毒的檢出率不是很高。腹瀉相關的病原中,流行性腹瀉病毒檢出率居高不下,且每年都沒有多大的變化,集中在60%以上,而庫布病毒的檢出率呈現上升趨勢,無論是規模豬場還是散戶豬場都有較高的檢出率。其中博卡病毒,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和輪狀病毒檢測率較低。 因此,綜上所訴,當前產房仔豬發生腹瀉,需要通過臍帶血檢測,調查清楚病原,再確定免疫方式。如果僅僅是流行性腹瀉的感染,可以考慮反飼或者其他的口服免疫,如果不是,需要根據情況確定適當的免疫方式。 4、腹瀉發生后能治好的時間范圍? 參考觀點: 如果僅僅是流行性腹瀉,病程約為1-2周,發病率和死亡率不等。 如果是多因素造成腹瀉,大致分成如下情況: 首次發生于產房:一般發生于產后1-3天,發病迅速,死亡率高,采用其他保守措施,病程較長,某些豬場反飼,也需要至少一個月以上的。本小組方案,可以在7-14天解決問題; 以前在產房發生過腹瀉,再次發生:發病日齡有所增大,不局限于1-3日齡,死亡率沒有初次發生高。本小組方案需要14-21天; 發生多次后,發病不規律的產房腹瀉:整個產房都有可能發生腹瀉,發病日齡不等,死亡率不等,控制較為麻煩。主要原因,母豬群狀態和體內抗體整齊度不同,產房里病原濃度各異。解決此問題,本小組需要14天以上的時間。 5、腹瀉防控的基本原理和效果? 參考觀點: 流行性腹瀉防控的基本原理:主要通過黏膜免疫產生抗體來解決,單純的流行性腹瀉,預后效果良好。 當前產房腹瀉防控基本原理:新南方防控觀點,測定臍帶血,檢測病原,確定最重要的病原類別,一般情況下,有以下幾種類型:圓環病毒+流行性腹瀉、圓環病毒+流行性腹瀉+豬瘟病毒、圓環病毒+流行性腹瀉+偽狂犬等等,在所有的病原中,這幾年,圓環病毒的檢出率最高。新南方控制原理,產前兩次注射相關的疫苗,口服基因工程載體的疫苗激發黏膜免疫抗體。 6、腹瀉防控能否治療正在發生腹瀉的仔豬?一出生就嘔吐腹瀉脫水消瘦的仔豬是否有治療價值? 參考觀點: 初次發生腹瀉時,快速淘汰初始的幾窩,對后面腹瀉防控至關重要; 腹瀉已經成為常態的豬場,可以治療正在發生腹瀉的仔豬,有以下幾個目的:其一,最大限度降低損失;另外,也可以有效降低產房的病原含量。一出生就嘔吐腹瀉且脫水嚴重的仔豬,治療價值不大。 7、腹瀉防控時臍帶血檢測和監測的必要性? 參考觀點: 產房腹瀉發生后,通過臍帶血檢測比較容易、及時了解病原,便于采取下一步的措施;同時也可以通過檢測,了解病原的種類和感染的比率,便于有效采取措施。 監測的必要性:通過監測臍帶血中病毒種類、比例的變化,提前預警疾病的發生。 8、腹瀉發生時環境控制的重要性? 參考觀點: 腹瀉發生時,主要加強控制環境的溫度、通風、干燥;人員和物品的相對固定;加強干粉消毒。腹瀉發生,仔豬容易脫水,因此,需要保證產房溫度,病原濃度太高,需要加強通風和干粉消毒,干粉消毒可以降低濕度,同時快速收斂,有利于仔豬的康復。 9、腹瀉防控需要飼養員技術員加班加點,如何保障執行到位? 參考觀點: 產房腹瀉發生后,仔豬死亡多,飼養員的獎金受到影響,更加重要的是,飼養員的心理上受到很大的打擊,士氣低沉;仔豬死亡后,母豬需要提前轉出,生產結構被打亂,對后續生產形成不利影響;另外,治療和防控的措施,有時比較麻煩,如此的情況下,如何保證措施的執行? 開動員會:老板或者領導自身先冷靜下來,面對現實,解決問題,開全員動員大會,一起度過難關,平時的獎罰制度暫時停止; 成立治療和防控小組:增添人手,專門用以治療手段的落實,適當獎勵加班人員,伙食等保障到位,同時簽訂責任狀; 措施流程力求簡單:簡化操作,根據本場病情和人員等情況,力求在能控制病情的情況下,簡化操作流程,有些流程需要上墻,便于操作人員掌握; 階段性成果總結和鼓勵:有正面結果后,需要及時總結和鼓勵。 |
|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cqnsfz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