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時間: 2012-5-28 10:38
正文摘要:意料之外的持續價跌 5月,大小養殖企業失望地發現,生豬價格并未按多年來的規律,在這個時間段出現反彈。相反,自5月中旬以來,價格反而有加速下滑的趨勢。 省畜牧部門監測顯示,春節后,全省 ... |
|
低谷中,更多地需要市場主體以我為主,主動調整,適應市場形勢和競爭需要。 “當下養殖戶關鍵是要科學判研形勢,不要再繼續盲目擴張。 ”劉干說。據了解,與生豬價格不同,母豬和仔豬價格一直高位運行,表明當前大部分養殖戶仍在增加能繁母豬存欄量和仔豬補欄,市場對未來價格回升仍抱有期待。以前同類情況下出現的大肆宰殺能繁母豬的現象并未出現。 對此,劉干提醒要適當降低能繁母豬的存欄量,控制產能,尤其要借此及時調整豬群結構。“要及時淘汰老、弱、病、殘、差母豬。如果飼養的種豬品質不好,要抓住當前種豬價格較低的有利時機,對種豬進行更新。 ”不能放松疫病防控,一旦發生疫病造成損失往往血本無歸,不能為節省成本放松疫病防控。夏季即將到來,要做到“防疫種類不能減,防疫環節不能少,防疫標準不能降,要確保防疫效果”。 “養殖戶一定要著眼長遠提高適應市場和競爭能力。 ”董衛星強調,豬場要想發展壯大,必須做好技術、種豬、品牌等儲備,在豬價上漲時能夠抓住機遇。要發展產業化經營,提高組織化程度,提高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不斷總結市場經驗,重視信息收集,根據市場變化規律提前調整生產結構。 安徽長風農牧總經理李新盛認為,規模化養殖是走出豬價暴漲暴跌怪圈的必由之路,當前家庭散養已基本退出,大型企業主導的格局正開始形成。為此,應在環評、檢測等方面提高規模化養殖“門檻”,改變養殖產業進出無序狀態。 【相關鏈接】 首批4000噸凍肉收儲 今年以來,我省生豬價格持續走低。為穩定生豬市場價格,保障豬肉市場平穩運行,5月25日,省商務廳與有關承儲企業正式簽訂了省級儲備凍肉收儲合同,首次收儲4000噸凍肉,儲備期限為4個月。 按照優先考慮有冷庫、具備屠宰能力且具有后續加工能力的企業,同時兼顧區域的原則,此次確定了宿州福潤肉類食品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承擔本輪省級凍豬肉儲備任務。根據要求,承儲企業自簽訂承儲省級儲備凍肉合同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完成凍肉儲備的入庫工作,預計6月11日前即可完成收儲工作。承儲企業收儲的儲備凍肉,由省財政根據核定的冷藏、損耗、加工裝卸費用及占用資金利息和實際任務量給予一定的補貼。 據了解,為加強凍肉儲備的日常監督,儲備期內,省商務廳、財政廳將組織對承儲企業開展不定期巡查。對發現承儲企業不按合同規定執行儲備任務,擅自出庫或動用凍肉儲備的;弄虛作假、不配合檢查工作的;存儲品種、數量與下達的計劃要求不符的,將采取扣減補貼費用直至取消其承儲資格等。 收儲的凍肉,必須是從省內規模化養殖企業收購生豬并屠宰加工成的白條肉或分割肉。生豬收購價不得低于省物價局發布的簽訂合同前一周全省平均生豬出場價。入庫的凍肉應具有動物產地檢疫合格證明、運載工具消毒證明、非疫區證明及國家法律法規所要求的證明;實行專倉(專垛)儲存、專人管理、專賬記載和掛牌明示。儲備凍肉必須掛標識卡,標注凍肉的名稱、凈含量,生產日期、保存期以及生產企業的名稱等。承儲企業完成收儲數量后,應立即報請驗收。在執行凍肉儲備任務期間,承儲企業必須保證承儲凍肉數量真實、質量安全。如果出現應急情況需要動用時,有關部門將組織凍肉儲備提前出庫,供應市場。 |
|
變短變緩的“豬周期” 供求關系演繹的價格波動,在生豬領域是如此的劇烈,以至于被人們稱為“豬周期”。這一輪的價格走低,同樣是供求變動所致。 “造成此輪生豬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集中出欄,供大于求。 ”省畜牧獸醫局副局長田文釗分析,今年一季度出欄的這批生豬入欄時間是去年7-9月,當時正值肉價快速上升時期,養殖戶補欄積極,到現在正是出欄的小高峰。 數據顯示,去年一季度全省生豬出欄721萬頭,而今年一季度生豬出欄723.6萬頭,短期內市場供應充裕。 “可以認為,現在豬價下跌,是去年豬價暴漲后的正常回落,是市場經濟調節的反應。 ”田文釗說。 能繁母豬的數量則表明市場產能過剩。據畜牧部門統計監測,去年底,我省能繁母豬存欄達到156.8萬頭,同比增長15.5%。今年3月底,能繁母豬存欄155.1萬頭,同比增長6.97%,能繁母豬占存欄生豬比例10.1%,超過了8%的穩定發展水平。此外,進口豬肉也對市場產生了沖擊。 但與往年5月份生豬價格的規律性反彈不同,今年5月生豬價格反而有加速下滑的趨勢。業內人士認為,這與價格低迷,養殖戶普遍壓欄直接關聯。而值得關注的是,有經驗的養殖者和管理部門已觀察到“豬周期”不同尋常的地方,那就是“豬周期”本身出現了新特點。 “以往是3年一個周期,而現在一年內會出現一個輪回。價格波動不再是劇烈上下,而是緩慢變動。 ”省畜牧獸醫局劉干處長分析。 劉干認為,這與工商資本大量進入,規模化養殖水平提高有直接關系。近年來,溫氏、中糧等大舉進入我省,目前全省生豬規模養殖比重已達65%,而全國范圍內各類“資本養豬”風起云涌。“這些養殖者比較理性,抗風險能力增強,不會輕易退出市場,而是跟隨市場變動及時靈活自我調整,因此對市場沖擊就小,周期變短變緩。 ”劉干分析。 冷靜應對規避風險 未來市場價格會如何發展?省畜牧獸醫局局長董衛星分析,當前我省生豬和豬肉市場供應充足,生豬價格會在小幅震蕩中運行,生豬價格回升可能發生在6月份以后,但幅度不會多大。預計全年生豬市場不會出現以往暴跌或暴漲的行情,豬價將趨于合理,生豬生產正常。 針對當前市場形勢,“我省近期已啟動了臨時收儲,對市場進行干預,穩定市場預期。 ”董衛星認為,目前政府有形之手應起到輔助作用,主要是切實落實扶持生豬生產的政策措施,強化督導檢查,確保各項政策落到實處、發揮實效。加強與財政、金融、土地、環保等部門溝通,爭取多方支持畜牧業發展。同時積極組織技術專家入場,面對面服務養殖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