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轉眼,五年的大學時光已經過去。面對一些師弟對就業的迷茫,作為一個過來人,真的感觸良多。打個開玩笑的比喻:動物醫學專業就像是一個豬場,大一新生就是剛出娘胎保育小豬,只管吃和玩,對一切都非常好奇;大二至大四的就像猛長塊頭的育肥豬,都埋頭苦干地吃,往各種方向充實自己;而大五的就是等待出欄的成品豬,都霎時間為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究竟眾多的“成品豬”前路在何方呢?
獸醫專業畢業生的嘆息
“報選專業的時候,想象中當寵物醫生是很瀟灑的事情,誰知道實習過才發現不是那么一回事。”據了解,寵物醫生是多學生報讀獸醫專業的初衷。然而,目前國內的寵物醫療行業,除了個別規模較大、理念較接近西方的寵物醫院以外,大部分寵物行業工作者反映待遇過低。另外,寵物醫院作為一種服務行業,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在8小時以上,休息一般是每周1天,有的甚至達到每月2天。由于長期接觸寵物,抓傷咬傷無可避免。高風險與高強度的工作,換來的卻是超市服務員水平的收入,被行內人戲稱為“冒著賣白粉的風險,拿著買面粉都不如的工資。”
往養殖業發展,情況似乎也不相伯仲。在當代人眼中,“養豬”兩字似乎仍然難等大雅之堂。農村是這樣,城市則有過之而無不及。出于檢疫原因,養殖廠大多實行封閉管理,出入需先隔離且受限制,導致一線工作人員無法享受常人休假和社交。加上大強度工作以及不高的收入,大多畢業生都不作考慮。“送水工一個月也有三四千和五六天假啦,而且出入自如,養豬還不如去送水!”
養殖企業的無奈
“現在豬場招人越來越難了!等四五十歲這一輩人退休以后,就真不知道找誰來養豬了!”被問及招新情況,養殖企業也是滿肚苦水。“年輕人都嫌養豬不體面,還不如到城市里打散工。”據了解,目前養殖業內招人難,高端技術人員更是奇缺。為了吸引更多新鮮血液的加入,養殖企業也是各出奇招,其中不乏全包社保的、改善住宿環境的、年末發獎金的等等,但仍千金難求一人。“養豬這活呀,有文化的不愿干,沒文化的干不好。”再加上現在豬價低迷,養殖成本也不斷增加,養殖企業也在面臨著進退維谷的尷尬局面。
敢問獸醫專業路在何方
“有工沒人做,有人沒工作”,對上述情況最簡短的總結莫過于此。究其原因,歸根到底就是心態。當代應屆生,擁有創新思維的不在少數,但能堅持走下去的卻少之又少。而在農業行業中,恰恰是“堅持”二字作主導。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至江海。無論是寵物醫生還是豬場技術員,都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每一個成功的寵物醫生,都洗過無數條貓狗;每一個成功的養豬人,都鏟過無數的豬糞。財富需要經驗,而經驗則需要這樣積累。
就業方向還算廣闊。在與筆者同屆的同學中,有部分人選擇從事本行業外的工作,在這里就不一一細說。
就本行業內,也有許多發展方向。像業務類的如獸藥銷售、飼料銷售等;也有技術類的如研究所人員、養殖技術服務人員以及寵物醫生等;還有文職類的,譬如各種行內媒體的記者和編輯。但是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選擇在本行內發展,普遍要付出比其他行業更多的努力及承受更大的壓力。這是我們暫時無法改變也無法避免的。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