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水產飼料發展水平低,是制約水產養殖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瓶頸 飼料質量是影響生態系統、養殖動物抗病力和產品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日本、挪威、美國等漁業發達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優質飼料的開發研究,取得了顯著效果。他們養殖的鮭、鱒、鲆鰈魚和鯉魚飼料系數已達1.0-1.3的水平,其它魚類及甲殼類的飼料系數在1.5-1.8之間。而我國除部分品種的飼料系數可達到1.3-2.0的水平,多數品種的飼料系數在2.1-4.0之間。除此之外,我國水產動物營養研究比發達國家晚40年。由于財力、物力和人力的投入嚴重不足,水產飼料研究與國外先進水平有很大差距;對養殖品種在不同生長階段、不同養殖方式的營養性和非營養性添加劑(酶制劑、益生素及促生長劑等)的需要特點和配伍研究較少,成套配方技術和產業化水平與生產實際要求相差甚遠。目前,我國幼魚開口飼料、高效人工配合飼料較少、以及適于不同品種、不同生長階段的系列飼料多數依靠進口,大大限制了水產養殖效益的發揮。我國可以用人工配合飼料養殖品種的總產量為1120—1320萬噸,水產飼料市場潛力1980萬噸。如果考慮由于病害和自然災害平均損失25%計算,實際市場空間為2640萬噸。水產飼料的發展已成為制約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三)飼料源短缺及浪費加劇了市場供需矛盾 飼料源短缺是困擾我國水產飼料工業發展日益緊迫的重大問題。據專家測算,目前,我國飼料工業蛋白飼料短缺1000萬噸,能量飼料短缺3000萬噸。水產飼料的蛋白源主要來自魚粉,而我國自產魚粉不足10萬噸,且質量較差,大量魚粉靠進口。近年來,受全球漁業自然資源衰退的影響,世界魚粉產量逐年下降。而日益增長的水產養殖業抬高了魚粉的價格,使魚粉的需求量呈現快速增長之勢,我國迅速成為世界魚粉最大的消費市場,魚粉進口量直線上升。2004年進口魚粉112萬噸,占世界魚粉總產量的1/5、占世界魚粉貿易總量的1/4強。而全球水產飼料用魚粉占世界魚粉總量的45%-50%,因此,我國水產飼料實際使用魚粉量占全球水產飼料魚粉使用總量近50%。目前,我國水產飼料中魚粉的使用比例偏高(普通淡水魚飼料魚粉占10%左右,淡水名特優種類和海水魚蝦類飼料的魚粉比例超過50%)。與魚粉資源緊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魚粉使用中的浪費現象較為嚴重。以大菱鲆飼料為例,國產飼料中魚粉用量比歐洲高 20%。鰻魚飼料中魚粉必須使用白魚粉,而白魚粉受世界鱈魚資源衰退的影響,目前年產量不足5%。日益下降的世界魚粉資源與日益短缺的供給市場造成水產飼料成本的上升。如不盡快采取措施,不久的將來,世界魚粉生產將無力支撐以中國為首的、仍保持較高增長速度的亞洲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將會受到嚴峻的挑戰。開發新的蛋白源成為我國水產養殖業發展必須面對和解決的首要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