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娥是本地從事遠洋捕撈加工漁業唯一的女性,她從當初闖進裕廊魚市場到目前掌管自己的水產企業,全因勤奮與投入。她目前也積極在本地推廣速凍保鮮食品。 只差沒有赴湯蹈火,陳月娥非常敢闖 這名遠洋捕撈加工漁業的女強人說:“最偏遠、最沒人要去的地方,就是我賺錢的地方。”這句話讓我們看到陳月娥“闖蕩江湖”的決心與信念,但也隱藏著一段謀職的刻骨銘心的體會。 30多年前陳月娥帶著華校高中畢業生的標簽踏入社會,她到處碰壁,連殺雞場也不錄用她。一天,她搭巴士到裕廊找工作,誤打誤撞地來到裕廊魚市場,“好臭啊!”這是陳月娥的第一反應,定神一想:“這大概就是我要找的地方了。”結果陳月娥在那里找到她生平的第一份工作。這也是她生命中的一大轉捩點——從此與漁業結下不解之緣。 雖然當初只是一名倉庫記貨員,陳月娥已下定決心,要在這行闖出一個春天。因為工作關系她有機會接觸到魚類加工和保鮮,她還主動參與公司其他部門的工作,公司設立加工和船務部門,她都不錯過可以學習的機會。當老板要她到國外發展時,她也毫不遲疑。她到過印度尼西亞位于新幾內亞西北海岸的比亞克(Biak )、井里汶和龍目島。為了爭取生意,她跟碼頭工人同工同吃,甚至住在工人宿舍里。 起初她的努力不為日本同行所接受,但她豐富的專業知識最后改變了日本同行對她的看法。勤奮與投入使陳月娥獲益不淺,除有機會跟許多漁業老板打交道外,還掌握了公司七成的采購權和五成的銷售權,為她日后創業鋪平了道路。 創業也創下多項第一 1994年她創立了春成水產企業,成為本地遠洋捕撈加工漁業的第一名女老板!公司從一張沙發,兩張桌子做起,自己卸貨、做賬一腳踢,做的卻是每個月50萬美元的大生意,現在公司的年營業額已達4000萬美元,目前正朝1億美元的目標挺進。 當上老板后,陳月娥愛闖的個性并沒改變,這些年來創下了多個第一,包括把阿根廷魷魚(illex squid)、黑鯊魚外銷到韓國,把鯊魚出口到烏拉圭,把阿根廷魷魚賣到菲律賓,把魚銷售到俄羅斯和巴西等。 愛上遠洋捕撈加工漁業的陳月娥說:“這是一盤富有挑戰性的生意,投資大,還要看天吃飯!”她說:“由于漁獲量因季節而有變異,在魚量多的季節里你得多買一點,以彌補魚獲量少的季節,這樣公司的收入和業務才得以平衡,沒有一大筆資金的投入,根本辦不到!” 陳月娥坦承,從事遠洋捕撈加工漁業相當辛苦,但只要喜歡,再苦也不怕。 進入遠洋捕撈加工漁業,陳月娥不曾后悔,她還希望自己能年輕20歲。 東南亞最大超低溫速凍加工冷房 坐落在裕廊第二振美路(Second Chin Bee Road)的這座廠房,跟一般工廠似乎沒有什么兩樣。其實這座耗資1000多萬元興建的工廠另有乾坤——擁有一個面積3172平方米,溫度零下60攝氏度的超低溫速凍冷房。是本地、也是東南亞最大的超低溫速凍加工冷房。這座工廠的投入生產,標志著我國遠洋捕撈加工漁業邁入一個新紀元。 這座工廠屬春成水產企業所有,除了超低溫速凍冷房,還有零下30攝氏度的低溫冷房,工廠還可讓七輛貨柜車同時卸下漁獲,以及一個月可以處理1800噸魚獲的加工廠。廠內各種先進的自動化設備一應俱全,包括速凍、加工、切片、加工及包裝等,可生產刺身、腌泡食品、燒烤與鐵板燒食品、外銷海鮮及外賣食品等。 春成水產企業總裁陳月娥說,適中的地理位置,安定的社會,使新加坡具備成為出口高品質冷凍海產到世界各地的條件,而要成為這樣的中心,需要先進的廠房設備作后盾。 陳月娥說:“有了零下60攝氏度超低溫速凍冷房后,我們就可以把品質最好的漁獲運到新加坡來。”她相信,有了超低溫速凍冷房設備和先進的加工技術,將會鼓勵更多漁船到新加坡來卸下漁獲,從而使新加坡成為亞洲海鮮貿易的樞紐。 零下60攝氏度的超低溫速凍保鮮是一種天然的保鮮方法,它的好處是漁獲經過速凍保鮮處理后,新鮮度就跟當天釣到的一樣。陳月娥說,可惜國人對速凍保鮮的認識還不足。 為了提高本地消費者對冷凍魚的認識,陳月娥計劃在工廠內辟設一個體驗館,讓公眾和學生通過觀看魚類加工過程和烹飪示范,進一步了解速凍保鮮法,并改變人們對速凍保鮮食品味道不如新鮮上市的錯誤看法。 陳月娥說:“當大家對速凍魚的認識提高后,便能提高速凍食品的接受度,那么大家也更有口福。”因為你將可以通過速凍食品,品嘗到許多無法新鮮入口的魚類或其他食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