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腸道 非腸道”2025消化道穩態營養
產學研融合學術研討會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成功舉辦 文:武圣儒 李宗軍 圖:劉瑞
為聚力破解當前畜牧業面臨的核心挑戰,構筑“產、學、研”融通創新的堅實平臺,探索畜牧業降本增效與提質升級的科學路徑,11月21日至23日,“道腸道 非腸道”2025消化道穩態營養產學研融合學術研討會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隆重召開。本次會議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同濟大學和熱心腸研究院聯合主辦,匯聚了來自國內多所知名高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青年研究員及相關企業代表,共襄學術盛宴。
圖片1.png (972.08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 小時前 上傳
大會現場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校長房玉林蒞臨開幕式并致辭。他代表學校向長期關心與支持我校畜牧學科建設與人才培育的各界專家致以誠摯謝意,深刻闡釋了科研協作與協同創新對驅動行業進步的戰略意義,并期待各方進一步深化與我校的緊密合作,攜手為我國畜牧業的可持續與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動物科技學院院長姜雨教授系統介紹了學校畜牧學科的發展歷程與取得成果,對與會嘉賓表示熱烈歡迎。開幕式由動物科技學院副院長曹陽春教授主持。
圖片2.png (788.77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 小時前 上傳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校長房玉林致辭
圖片3.png (792.31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 小時前 上傳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院長姜雨教授介紹畜牧學科發展歷程
本次會議特邀在基礎研究、應用基礎及產業轉化一線具有豐富經驗的科研與產業工作者作系列報告。基礎研究前沿環節,來自同濟大學、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南京大學、華南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南大學和湖南師范大學等單位的王平教授、任文凱教授、何流琴教授、王麗蕊教授、楊欣教授、夏耀耀教授、李秋爽副研究員、李宗軍副教授等,聚焦于氨基酸感應和代謝調控、腸穩態免疫代謝調控、腸肝軸調控機制、微生物代謝產物功能、壓力介導的微生物演替、瘤胃菌群多樣性及基因組數據庫構建等前沿領域,分享最新研究進展,并圍繞消化道穩態調控的分子與微生物機制展開深入交流。應用基礎研究板塊,來自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吉林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四川農業大學等高校的李勝利教授、曾祥芳教授、孫會增教授、李心慰教授、胡永飛教授、張科教授、陶詩煜副教授、伍愛民副教授和王碭碭副教授等,聚焦畜禽養殖實踐中的關鍵瓶頸,分享了在牛羊生產性能和健康調控的微生物機制、瘤胃微生物源抗氧化肽鑒定和氧化應激緩解、母仔豬腸道微生物傳遞與調控、肉雞抗感染免疫、畜禽腸上皮屏障修復等方面的應用導向型研究成果,充分展現了基礎研究和應用場景的有效過渡。產業轉化實踐層面,來自蘭州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嘉吉投資、安琪酵母、現代牧業、新疆泰昆集團、山東澳藍明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校和企業的李飛教授、徐明教授、于志鵬總監、陳中平博士、李驍勇總經理、呂剛院長和劉凱總裁等結合行業實踐,從產業一線視角出發,深入探討了奶牛精準營養、新型飼料添加劑開發與應用策略、后備牛精細化培育管理、產品競爭力構建等產業熱點問題。與會代表圍繞報告內容展開了跨學科、跨領域的深度對話,從微生物機制解析到營養調控技術開發,從動物健康養殖到綠色生產實踐,進行了多角度、多層次的研討,有效促進了科技創新與產業需求的精準對接與協同共振。
圖片4.png (1.05 M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 小時前 上傳
參會專家學者報告現場
閉幕式上,姚軍虎教授對大會學術內容進行了系統性梳理與總結。姚軍虎教授充分肯定了本次會議在整合產學研優質資源、凝聚未來合共識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并指出消化道穩態營養研究已成為引領畜禽健康養殖與產業提質升級的關鍵力量。最后,他代表會務組向全體與會嘉賓的傾情參與致以衷心感謝,并誠摯邀請業界同仁來年再聚,共同繪就“消化道穩態營養”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宏偉藍圖。
姚軍虎教授總結發言
本次會議依托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畜禽腸道健康與消化道微生物互作機制研究(2017YFD0500500)”“飼料飼草化學成分遷移與種養循環關鍵技術(2023YFD1301400)”和“奶牛甲烷精準減排技術開發與應用(2023YFE0111800)”。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自2018年起發起舉辦“道腸道 非腸道”系列學術研討會,致力于總結與分享畜禽消化道穩態與營養調控領域的最新進展,凝練研究方法與技術體系,旨在打造一個高層次、前瞻性的學術對話平臺,持續推動我國畜禽消化道穩態營養研究及其應用實踐的快速發展。
圖片6.png (1.11 M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 小時前 上傳
報告專家與會議承辦團隊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