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犢后奶牛從干奶轉為泌乳,生理上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對奶牛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應激。此期奶牛對疾病的抵抗力低,容易出現各種消化、代謝疾病。做好奶牛的產后監控可以減少發病率,降低因發病帶來的損失、提高生產效益,因此現代奶牛生產中產后監控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 奶牛的產后監控包括:體溫檢測;尿液pH值檢測;血液常規理化指標的檢測;尿液(血液、乳汁)酮體檢測;子宮復舊情況檢測;隱性乳房炎的檢測;肢蹄結構的檢查及修整。 隨著奶牛產奶水平的不斷提高,酮病成為高產奶牛群常發的疾病之一。它的發生原因很多,如干奶期體況過肥或過瘦,干奶期過長或過短;產前、產后食欲較差,慢性瘤胃弛緩;產后產奶增加過快,失重過快;乳房炎、子宮炎、酸堿中毒繼發;上胎高產的奶牛,以及產后進食能量不足,體脂消耗過快等。 酮病的監測在產后監控中屬于比較重要的一項,因為酮病對奶牛的產奶量造成的影響很大。發生酮病后奶牛表現為消耗型和神經型兩種類型。消耗型的奶牛精料采食量下降、有時甚至拒食青貯,只吃少量的干草,漸漸消瘦,奶產量明顯下降。而神經型癥狀則有:突然發??;煩躁/流涎/空嚼;舔食空槽;視力下降;四肢叉開/震顫;癱瘓等表現。下面是發生酮病的病牛啃咬飼槽的圖片。 在隱形酮病時期奶牛的產奶量就會下降10%-50%,而表現出臨床癥狀后造成的損失更大。由隱性轉為臨床型后,奶牛食欲減退,產奶量急劇下降;發生的代謝紊亂可造成全身狀況下降,出現神經癥狀或癱瘓,繼而會繼發其它疾病,直接影響繁殖性能。 盡早發現隱性酮病,可以減少誤診、減少損失,同時提高產后奶牛的生產水平,正常進入高峰期。奶牛的酮體通常通過檢測乳、血液、尿液中的酮體含量來確定,乳汁和血液的檢測均需要有設備來進行。研究表明尿液中酮體含量高于乳汁四倍,測定時具有靈敏度高的特點,使用酮體檢測試紙檢測尿液簡單、方便,大大提高了診療效率。 據試驗研究表明,尿酮體含量在small 15以上時已經顯示出奶牛產奶量的較大變化,一般產奶量減少10%~15%左右。尿酮體含量在moderate40時,奶產量下降更大,一般產奶量減少在30%~50%。尿酮體含量在large80~large160時可能才表現出臨床癥狀,但損失和引起的后果已經較大。 使用酮體試紙進行產后監控時,只需在產后的第3、7、15和45天時按以下步驟對尿液進行檢測即可。 干燥、干凈的容器保存試紙 干燥、干凈的容器收取新鮮尿液 l 取一條試紙并立即蓋好瓶蓋 l 將測試紙條浸入尿樣中,除掉多余尿液 l 反應40秒后觀察結果 l 同比色區對比,判定結果并記錄 l 給醫生一個提示,陽性者需要治療 下圖是酮體試紙的六個可定性、定量的比色區 比色區的顏色表示 淺米色 negative: 陰性 米色 trace5: 可疑 粉色 small15: 一個+ 粉紅色 moderate40: 兩個+ 紅色 large80: 三個+ 紫色 large160: 四個+ 使用酮體檢測試紙進行監測的同時對飼料飼草進行調整,對日糧養分濃度進行控制,已達到以防為主的目的,同時使奶牛體況得到良好的恢復,以利于延長奶牛的使用年限,提高養殖效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