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日期:2014年2月11日
作者:Mathieu Cortyl
本報告講述全球養豬業的主要發展趨勢。
全球配合飼料預計產量是9億噸少點,其中30%多是亞洲生產的。豬飼料占總飼料產量的23%,家禽料(44%)和反芻動物料(26%)。當今一半多的豬飼料都是亞洲生產的,四分之一則來自歐洲。在2012年,世界豬肉生產國際前5名分別是中國(占總量的48%),美國,德國,西班牙和巴西。
拉丁美洲
在南美洲,主要的生產國是巴西,其產量從2002上升到2012,占有18%的產量。近年來,主要的變化是合并和整合。 2012年, 61%的生產者被整合。據估計,約85%的豬均來自集約化養殖場,而只有15%的是散養戶。密集養殖是最有效的方式,因為他們擁有全國母豬的70%。散養戶的數量正在減少。Luciano Roppa報道說,以圣卡塔琳娜州為例,1985年,它們有54200個豬場,共3,200,000頭豬(每個農場有59頭豬)。 2011年,生產單位下降了近80%(12,000),平均每個農場有516頭豬,同比增長近800%。
北美
在加拿大和美國,過去的幾年里農場的數量也急劇下降,而剩余的則變得越來越大。自2000年以來,豬場的數量已經減少了70%以上。2009年,在美國,50%的養殖場占據0.9%的總存欄數,而0.13%的農場擁有57%的豬。單階段的專業大型養殖場取代了產仔-育肥養殖,訂單也增加了。在巴西,由于規模的增加技術的創新,效率也提高了,生產成本也降低了。自2013年開始,美國的主要問題是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的爆發。到2014年1月20日為止,23個州共報告了2,271例確診病例,而且,據一些業內人士透露,這可能會導致兩三百萬頭豬虧損,或占到總出欄數的3%。
歐洲
養豬生產者面臨的主要挑戰將是“少花錢多辦事。”
在歐洲,過去10年里,由于競爭,動物福利和環境方面的高標準法規,母豬存欄量減少了380萬多(23.5%)。然而,歐洲總的產肉量未受母豬存欄的影響,而且,幾乎每個國家每個農場的平均母豬數量都在增加。例如,在丹麥,每個農場的母豬數在2002至2011年間增長了40%。同一時期,農場的數量下降了近50%,而每頭母豬每年生產的仔豬數量改善了大約20%。自2013年1月1日來,新的母豬動物福利法規出臺,加上飼料價格高,迫使更多的農民停止了養殖。母豬數量已經減少了4.2%,而在西班牙,波蘭,德國和意大利都觀察到數量下降了。
亞洲
在亞洲,生產增長的速率取決于商業規模單位取代散養戶存儲量的速度。
2012年,這些小規模的養殖戶大約擁有中國屠宰豬的40%,菲律賓是64%,越南是85-90%。在菲律賓群島,商業農場的份額已經從1994年的19 %上升到2013年的36%。在中國,變化更劇烈。 1983年,小戶農場生產的屠宰豬占94%。1998年下降到73%,現在比總量的40%還要少。
特別令人感興趣的是泰國和越南,我們對比了這兩個鄰居的情況。在泰國,據估計,集約和合同養殖場占總生產的40 %,而在越南只占有7%左右。在泰國大約有一半的豬都在商業農場種,而越南則降到約5%的比例。因此,在泰國只有5%到10%的豬來自于小戶養殖場(少于100頭母豬),而在越南,一個散戶農場的母豬數不到50頭,近90%的農場都接近這個數據。為越南的平均性能定義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是由于大型農場和散養戶存在巨大的差異。例如,小型養殖場每頭母豬每年的斷奶仔豬數量通常介于10到15之間 ,但較大的農場則上升到20多頭 ( 21- 22)。散養戶的豬屠宰時,平均體重可低至40-60公斤,但商業企業則可上升到110 kg。因此,在比較小型和大型養豬場時,每頭豬每年生產的豬肉(公斤)可出現2倍多的差距。
由于許多國家的官方數據時不可用的,因此比較兩個國家的生產力是非常困難的。在表1中,我們嘗試總結了全球大型國家的常規水平。
表1 全球一些國家的典型生產水平
由表可見:世界范圍內生產力差表現不同,但是發展往往會演變到一個共同點,商業規模取代傳統養殖將成為常態。
未來
未來是怎樣的呢?據最近的報道,全球人口到2050年將增長到90億,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FAO)估計,全球在未來35年將不得不生產約60%至70%多的食物,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指出,到2020年全球將需要20%以上的食物。根據FAO報告,到2050年動物蛋白產量將增長至少3倍,而肉類(家禽,豬,牛肉)將增加一倍,而魚的產量將以近10倍的數量增加。集約化養殖的增加是必然的,因為耕地不能相應地增加。關鍵的挑戰將是糧食的可持續生產,當然,隨著資源的有限利用和需求,為我們的動物提供可持續的飼料,才能減少對環境的壓力。
養豬生產者面臨的主要挑戰將是“少花錢多辦事。”他們將需要面對更高的飼料成本,法律的壓力,同時還要滿足消費者更多的期待。提高飼料效率將成為養殖成功的關鍵,而對于這一點,我們需要記住一些基礎知識。例如,我們必須記住,健康的豬才能生長得越來越好,低死亡率意味著較少的飼料損失。農民也將需要尋找最佳的屠宰體重,因為FCR隨著體重增加。他們還可以通過提供適合體重的飼料,改善飼養技術和飼養方案,進而改善他們的盈利能力。至于飼料配方,我們必須繼續尋找各個生長階段蛋白質,能量和其他營養素的最佳組合。正確使用合成氨基酸等飼料添加劑,也將成為提高全球豬場性能的要求。
英文來源:2014年Pig International雜志及wattagnet.com網站。
譯者:畜牧人編輯IRIS
|
版權說明:原創翻譯,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