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題雞蛋”事件再次使食品安全問題成為公眾關注焦點。目前,添加有三聚氰胺的飼料,被初步認定為是“問題雞蛋”的源頭。昨天,記者采訪了中國農業科學院家禽研究所動物營養專家,請其對“問題雞蛋”的來由作了詳細解釋。 蛋白原料價格較高 中國農業科學院家禽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宏生曾長期對家禽飼料進行研究。他告訴記者,家禽所需營養中,最重要的是熱量和蛋白質。其中,后者的主要原料是豆餅等植物蛋白和魚粉等動物蛋白,而這兩種原料價格都較高。 據了解,目前在深海魚身上提取的最好的魚粉,售價已高達9000元/噸,即使差一點的淺海魚粉也由過去的1000元—2000元/噸漲到4000元—5000元/噸;豆餅市場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狀態,價格也處于高位。而在飼料價格上,蛋白含量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指標。蛋白含量每提高1%,每噸飼料的價格就會高出100元錢。 鉆了檢測方法漏洞 為了降低成本,同時又使蛋白含量至少“看上去”高一些,一些飼料生產商開始想法設法,減少豆餅和魚粉使用量,而加入別的東西。國際上檢測蛋白質含量通行的方法,是通過測定氮含量來推算蛋白質含量;由于三聚氰胺含氮量可高達66%,且幾乎沒有什么成本,部分不良生產商便選用其來“增加”蛋白含量。但三聚氰胺并不能真正提高蛋白含量,它只是使飼料中含有了大量假蛋白,即“蛋白精”,而這種物質不僅毫無營養,還會有害。 陳宏生告訴記者,其實還有其他添加品來降低蛋白成本,比如水解羽毛粉、動物血粉、提取過酒精之后的玉米等,這些成本要比豆餅和魚粉低,但不會產生危害。 問題飼料還害了雞 他表示,雖然三聚氰胺可使飼料生產商的成本大大降低,但使用含有三聚氰胺飼料的養雞戶,成本不僅不會下降,還會升高。“雖然買飼料的時候便宜,但雞吃了這種飼料,真正的蛋白含量得不到滿足,產蛋量會下降,因此每產一只蛋的平均成本就增加了。”而其所生產的雞蛋導致人體出現問題后,對企業造成的損害更是不可估量。 陳宏生認為,要想杜絕“問題雞蛋”的發生,關鍵是加強對飼料生產企業的監管;同時,相關企業應加強誠信意識與社會責任感,不能單純追逐不該得的利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