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生豬產業產值達到1.4萬億元,同期的中國智能手機的銷售總額不到6500億,不及中國人一年吃掉豬肉價值的一半。而當前整個生豬養殖行業存在資源分散、成本過高、生產水平低下、融資難融資貴、抗風險能力不足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制約著中國生豬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
在“互聯網+”的浪潮下,國內資本紛紛進軍養豬行業,寄希望通過互聯網手段來提升行業效率,助推行業發展,利用互聯網思維整合資源,實現一二三四產業的高效融合和產業集聚,提升養殖業、屠宰加工業、終端零售的價值,“互聯網+養豬”平臺如雨后春筍,紛紛問世。
國內生豬業問題重重
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生豬存欄量為7.85億頭,其中中國4.51億頭,占比達57.48%,在業內人士看來,規模化是我國養豬行業的趨勢,但是由于豬肉消費量巨大且地域分散,目前國內的生豬養殖產業經營主體仍然是以中小型養豬場為主,中國養豬業的集中度過低,已經嚴重束縛了行業的發展。
根據公開的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規模化養殖場(年出欄500頭以上)生豬出欄占比44%。統計2016年度各大企業生產情況發現,溫氏股份、雛鷹農牧、牧原股份等我國前5位養豬企業年度出欄總量占全國生豬出欄總量的不到4%。
事實上,不僅僅生豬養殖環節如此,在整個生豬養殖產業鏈,從上游的飼料生產到下游的零售批發,每一個環節中都涉及到大量的中小型企業參與,但由于整體運作效率低下,行業整體風險不可預估且影響較大,無論產業鏈中哪個環節出現問題,對于養豬行業的健康發展都是嚴重的打擊。
有相關觀點認為,我國的生豬養殖行業雖然在不斷朝著“提規模、優結構”的方向快速發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存在著行業集中度較低、優良品種少、行業污染嚴重、安全水平不高等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問題。
相關研究表明,在整個生豬產業鏈,中小型養豬企業受限于自身實力,往往通過中間商與上下游經銷商、屠宰場談判議價,養殖成本較高、銷售單價較低,整體利潤偏低。“互聯網+養豬”類的資源型平臺可有效整合行業內中小企業資源,提高綜合談判議價能力,緩解養豬場的資金壓力。從上游看,通過資源型平臺去中間化降低交易成本,解決養豬場產能規模擴張的問題;從下游上看,通過資源型平臺直接對接屠宰場和銷售商,打通統購統銷出口,解決養豬行業存在已久信息不對稱、價格不透明等問題;從整體上看,資源型平臺可提高養豬場的運營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增加營業利潤。
新融農牧整合行業資源,打造資源型平臺
近年來,以互聯網為核心整合產業鏈上各環節的“產業互聯網”是大勢所趨。生豬產業“互聯網+”已經處在了時代的風口浪尖,引領著生豬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在此背景下,國內一些生豬養殖巨頭也開始積極觸網,利用互聯網思維,打造資源型平臺,從而助推行業進步。
公開資料顯示,雛鷹農牧集團打造的新融農牧平臺,以養豬企業為核心,面向養豬產業鏈中各經營主體,整合上游生產資料供應商、下游貿易商、屠宰場以及金融機構等資源,為豬場提供金融產品服務、生產資料交易、生產技術指導和管理咨詢等全方位服務;雨潤集團成立的匯通農牧,為農牧養殖領域客戶提供在線購物、養殖資訊、養殖咨詢、養殖診療、養殖金融等服務。
中國豬業壹佰會創始人陳五常分析,養豬業急需具有平臺開放、產品極致、服務專業、舍得精神的“平臺型經濟體”的出現,而新融農牧就是應運而生的一個生豬養殖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平臺。
新融農牧副總經理李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多次表示,新融農牧的定位是互聯網+養豬的資源型服務平臺,與其他同類平臺相比,新融農牧更加專注于將生豬養殖產業鏈中的金融服務、交易服務、數據服務集于一體,以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據介紹,新融農牧擁有電商交易平臺、豬博士生產管理系統、大數據平臺和生豬養殖全產業鏈專家平臺等九大資源平臺,其中,電商交易平臺提供動保交易、飼料交易、設備交易、金融服務、生豬交易等交易活動;豬博士生產管理系統實現種豬管理、豬群管理、物料管理、成本管理;大數據平臺提供基于大數據的行情研究和趨勢預警;生豬養殖全產業鏈專家平臺聚合了強大的技術專家團隊,為生豬企業提供技術服務。
雛鷹農牧集團董事長侯建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雛鷹農牧集團有著近30年的養殖經驗,目前,已發展成為以生豬養豬為核心,上到糧食貿易、下到終端銷售的全產業鏈規模型企業。新融農牧平臺基于此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憑借集團公司在全產業鏈中擁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和良好的客戶資源,有效打通上下游相關業務板塊,可更好地推進整個生豬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