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產正在熱火朝天的準備和進行著,人迎著這一波農業紅利積極上,也有很多人望而卻步,有很多人觀望。現在豬價這么高,政策也好,還存在猶豫的情況,其實就是擔心豬場遭受非洲豬瘟的洗禮或者再次洗禮。繼免疫力調節熱潮之后,酸化劑又席卷而來,那酸化劑在復產中扮演什么角色?
一、阻斷非洲豬瘟病毒水途徑傳播,降低病毒載量
酸化劑的熱潮,是隨著非洲豬瘟防控的精細化之后的必然結果,繼水途徑感染非瘟風險是飼料途徑的10000倍研究數據被人們所了解之后,豬場將通槽飲水改為單槽飲水,希望通過此舉動可以減少非瘟的傳播。當然,這是有效措施。 但是,僅僅這樣是不夠的。
因為除了感染閾值很低這個特性,水還有自己的特性,通過生產管理,將非瘟病毒經水傳播感染閾值很低這個特性的危害放大!如果防非和非瘟穩定后復產的豬場二次爆發的風險較飼料途徑是1000000倍。
水的特性之一就是接觸頻率極高,水是生命之源,所以水是24小時不可斷的營養。研究表明非洲豬瘟主要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進入豬體內,豬有拱鼻的習慣,口鼻隨時與水接觸,特別是溫度高就喜歡玩水更甚。
另外一個特性就是流動性很強,前面提到的通槽就是典型,當然這個可以改善。但是圈內環境卻是不可以改變的,因為豬的尿液排出后會在圈內流動,在豬與豬之間傳播,除非定位欄飼養豬只,可以減少影響。
但是不需要這么麻煩,只需要在水中加安全的酸化劑調節合適的pH即可,即使水有再多特性可以傳播非瘟,但是將pH調整到3.9以下就可以快速殺滅非瘟病毒。當然也不能將pH調至太低,經研究表明,pH值低于3.2可引起母豬腸道損傷和采食量;pH值低于3.6可引起仔豬腸道損傷和采食量。
二、仔豬的質量代表未來
近年來,抗生素產生的耐藥性菌株以及動物產品中的抗生素殘留問題已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所以即使在非瘟這樣的行業難題壓力之下,無抗養殖還是如期而至。
抗生素的使用降低之后,會遇到什么變化呢?豬的腸道脆弱不堪,疾病頻發,尤其是斷奶仔豬尤其明顯,而現在種源稀缺,三元母豬是最合適的種源,仔豬長勢不好,會直接影響到選種數量和質量的問題,此外,還會影響生豬出欄的速度。
所以,腸道健康是必須要關心的問題。
在眾多添加劑之中,酸化劑已有50多年的研究,在豬場應用已有多年,對豬群腸道健康的積極影響是眾所周知的。腸道內的低 pH 環境在很多方面對動物是有益的。
1. 提高養分利用度:它會提高胃蛋白酶的活性和促進植酸酶水解,從而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低pH環境可以通過改變小腸絨毛高度和隱窩深度來提高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率。
2. 可以抑制病原菌,有機酸就被證實可以通過減少胃腸道中特定種類的不耐酸細菌 ( 如大腸桿菌、 沙門氏菌和彎曲桿菌 ) 數量來改變微生物菌群的組成,從而提高動物的生長性能。
3.能量來源,豬腸道內的有機酸可以作為一種能量來源,因為它是三羧酸循環的中間產物,因此有助于防止由糖異生和脂解作用引起的組織降解。有機酸對動物產生的生長促進作用是因為它們本身具有能量價值。
但是酸化劑是否可以長期添加呢?經研究表明,小鼠飲用3個月,其血液指標并無明顯影響。
微信圖片_20191010134458.jpg (58.57 KB, 下載次數: 22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0-10 13:45 上傳
小結
酸化劑是目前解決水途徑傳播非瘟的最好方法,也為無抗趨勢帶來了豬群健康隱患提供了解決方向,極大的為復產防非工作和提高產能工作提高了效率。
▼
2.jpg (2.87 KB, 下載次數: 23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0-10 13:45 上傳
畢小娟
四川農大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碩士
研究生課題為飼料黃曲霉毒素B1體內解毒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由四川省科技廳項目支撐。具有動物營養原理與技術、飼料資源開發與利用、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原理和技術等方面的專業知識,畢業后專注于將理論知識整理成系統并向生產實際應用轉化,主要致力于提升PSY的關鍵技術的挖掘。
原創: 畢小娟 來源:PSY應用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