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11月5日在第二屆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大型飼料企業聯誼會上的講話
中國飼料工業協會會長 白美清 這次由廣東恒興集團承辦的第二屆大型飼料企業聯誼會在湛江市開幕了。中飼協會員中的大型企業絕大多數都參加了這次會議。這次聯誼會還將修改章程,發展新會員,使這一活動更加擴大,更加規范,更加務實。我代表中飼協向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奮戰在飼料第一線的同行們致以親切的問候!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要培育和發展一批競爭力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著名名牌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根據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和當前飼料行業面臨的形勢,我就這個問題講幾點意見,供各位參考。
一、當前飼料工業的形勢和特點
今年全國飼料工業的形勢總的講是:先減后增,全年穩定發展。上半年由于受局部地區禽流感的影響,加上原料價格上漲,市場劇烈波動,經營銷售困難,因而產量減少,上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減產10%左右。但到上半年后期,市場逐步好轉,飼料價格上揚,產量回升。今年1~9月全國飼料工業產品預計總產量為7050萬噸,同比增長1%。其中配合飼料5330萬噸,同比增長1.8%;濃縮飼料1450萬噸,同比下降3%;預混合飼料270萬噸,同比增長7.5%。由于原料價格上漲,因而引發飼料價格也相應上漲。據今年1~8月的統計,育肥豬配合飼料價格上升23.2%,蛋雞高峰期配合飼料上升26.1%,肉雞配合飼料上升20.6%。第四季度開始是旺季,預計全年飼料工業產品總產量將達到9000萬噸左右,同比增長3%左右,比去年略有增長;濃縮飼料今年下滑幅度很大,與去年持平或略有增長;預混合飼料呈現快速增長勢頭,增幅可達10%左右。飼料價格將趨于穩定。
今年飼料工業總體上是平衡增長,但企業的分化重組加劇。許多小型企業缺乏技術、資金、市場、品牌、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而不少優秀的大中型企業卻在困難的環境中脫穎而出,化壓力為動力,化危機為機遇,奮力開拓,自主創新,實現了快速發展,向集團化、國際化的方向邁出了重要步伐。我們在以前說過,飼料工業進入新世紀以后,是整合提升、穩定增長的新時期,總體上講是穩定增長。但分化加劇,相當一部分落后的企業被加速淘汰;而一部分大中型企業卻加快發展。據中國飼料工業協會信息中心統計,在全國排名前10位的集團企業(正大集團、希望集團、山東六和、廣東溫氏、四川通威、湖南唐人神、湖南正虹、廣東恒興、遼寧大成、北京大北農)其飼料總產量由2003年的1650萬噸,上升到今年的1850萬噸,增長12.1%,占全國飼料產量的21%,其增長幅度超過全國增長幅度的一倍左右。因此,總體上穩定增長,大型企業快速發展,這可能是今后相當一段時期內飼料工業發展的特點。全國飼料總體上的穩定增長與大型企業的跨越式發展是相輔相成的,這是發展的必然趨勢。這是因為:1、飼料行業調整產業結構、企業組織結構,整合提升的步伐加快;2、飼料業科技進步和技術更新的步伐加快;3、我國飼料業國內、國際市場空間仍非常廣闊;4、一大批企業改制以后煥發出極大的創業動力和強烈的擴張欲望,展現出巨大的生機與活力;5、應對國際、國內市場的競爭與挑戰,中國自己的民族飼料工商業,特別是大型企業應運而生,將逐步壯大。這幾種因素融合在一起,就成為推動大型企業快速發展的動力。可以說,大型企業進入了高速成長期。
作為大型企業或具有大型企業雛形的企業領導者,要充分認識當前形勢的特點,把握機遇,乘勢而上。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錯過了這一歷史性的機遇,就悔之晚矣。要想再趕上,不知要付出多大的代價,經歷多少歲月。領導者的戰略眼光,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在關鍵時刻發展關鍵的作用。現在正是英雄大有用武之地的時代,我們充當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華、智慧和創造力,在飼料業的創業史上寫下新的篇章。
二、努力探索大型企業快速發展的新理念、新經驗
在飼料工業面臨市場化、國際化、產業化的新形勢下,飼料大企業必須加快發展步伐,在本世紀的戰略機遇期內實現跨越式發展。這比上世紀八、九十年飼料起步階段的飛躍發展,起點更高,要求更嚴,任務更重。因為,現在講的高速發展,是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高速度,是速度、結構、質量、效益有機結合的高速度,是高科技武裝下的高速度,是在國內外市場中與中外強大對手競爭下的高速度,是全面、持續、協調發展的高速度,因而難度也更大。這些年來,我們的一批大型企業不負眾望,埋頭苦干,奮力拼搏,致力于探索出符合中國飼料工業實際的發展新理念、新辦法、新經驗。從而使全行業增強了信心,明確了方向。今年以來我和謝洪鈞等同志先后到東方希望、六和、大北農、恒興等企業做了一些調查,就以六和來說,這幾年的發展速度引人注目。配合飼料產量2001年為80萬噸,2002年為120萬噸,2003年為150萬噸,預計今年可能突破200萬噸(1~8月已生產140萬噸),也就是說有進入世界飼料20強的希望。類似六和集團的,還有一大批大中企業,他們的年增長速度高達40~50%。在“非典”、“禽流感”等襲來,原料大幅漲價,養殖業、飼料業受到極大沖擊時,六和、恒興等一大批企業乘勢而進,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勢頭。這雖然有外部環境的因素,但更主要是企業內部的因素,他們創造的經驗,對大型企業的快速發展作了可貴的探索。我看有幾點非常值得我們的重視:
第一,發揮了農工貿、產供銷一條龍產業化經營的整體優勢。他們以骨干飼料廠為龍頭,向產前、產中、產后延伸,形成了現代化經營的產業鏈、流通鏈。
第二,采取了正確的經營戰略。如六和集團提出了拓展市場的三大戰略——“微利經營,服務營銷,密集開發”,努力為客戶提供高質量、低價位、服務力強的飼料產品,使多方得利,從而贏得了市場,樹立了信譽。
第三,抓住飼料配方這個要害,把運用高新技術與當地實際情況結合,自主創新,研制開發出優質、安全、低成本、高效益的產品,使用戶在用料對比中看到新配方產品的優勢,積極采用這個產品。恒興集團還建立了海水養殖試驗基地,加快了自主開發研究的步伐。
第四,關鍵在于以人為本,調動人的積極性。從這批大企業人才戰略看,可概括為三句話:即:“核心基本穩定,人才適度流動,機制保持活力”,從而能發揮團隊優勢,為實施快速發展的戰略提供組織保證和人保證。
這幾點雖然是一些初步的經驗,但我認為具有啟迪的作用。在新時期、新情況下,我們要在體制機制、發展戰略、經營模式、科技創新等方面繼續探索大中型企業跨越發展新理念、新路子、新戰略,更好地促進大型企業的成長與壯大。這個新任務、新課題還需要我們繼續在實踐中探索,不斷充實提高。
三、以推進名牌戰略為切入點,全面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今年9月,湖南唐人神集團的肉類產品榮獲“中國名牌”的光榮稱號。這在中國飼料業來說,尚屬首次。這是從全國7000多家大型肉類加工企業中遴選出來的,是來之不易的。中國名牌產品,是指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標準,在國內同類產品中居于領先地位,市場占有率和知名度居于行業前列,用戶滿意度高,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唐人神這次獲得“中國名牌”,雖然不是飼料產品,而是下游產品,但這件事的意義決不可小看,這對于我們在全行業推行名牌戰略,全面提升飼料企業的素質與水平,參與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具有積極的意義。
改革開放20多年,我們已成為市場經濟類型的國家,加入世貿組織以后,中國經濟已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之中,全面競爭的時代已經到來,這是大勢所趨,不可逆轉的。從飼料工業來說,已經邁入了市場化、國際化、產業化的新階段。我們的飼料企業,不僅要參加國內主戰場的競爭,而且要參加國際大市場的競爭;不僅有國內多種經濟成分的競爭伙伴,而且有國際上實力雄厚、富有經驗的競爭對手;不僅要應付國內市場的波動起伏,而且要應對國際市場的風云變幻,競爭的深度、廣度、烈度超過了歷史上任何時候。現在我們面臨的新使命、新課題是:在全面市場化后如何掌握國內市場的主導權;在全方位開放后,如何掌握對外開放的主動權。面地這場富有挑戰性和機遇性的商戰,需要全行業和全社會的總體配合與聯合作戰,特別是要依靠作為市場經濟主體的各類民族工商企業去拼搏,靠我們的優質產品、“拳頭商品”去競爭。市場經濟的競爭是無情的,在市場中必須靠產品說話,靠品牌爭先,靠商品創優。在這方面,我們必須有過硬的功夫,有獨特的比較優勢。
從一定意義上講,當前國內國際市場已從產品競爭時代進入名牌競爭的時代。據聯合國發展計劃署的統計,名牌在全球品牌中所占的比例不超過3%,但市場占有率達40%,銷售額超過50%。以著名品牌為紐帶,構建全球化的生產與銷售服務體系,以此控制、配置生產要素,控制市場,已成為跨國公司的重要經營戰略。現在全世界85000種名牌產品中,90%以上品牌所有權屬美、德、日等發達國家。如果我們沒有自己的名牌,特別是沒有世界級名牌,我們號稱為“世界工廠”的國度,只能生產低檔產品,生產別人的“貼牌”商品,這樣不僅不能在全國際市場上取得應有的地位,而且在國內市場上也會逐步喪失主導地位,重蹈“拉美化”的復轍也不是不可能的。
從飼料企業本身來看,當前基本上仍然處于粗放式經營的階段。高消耗、低產出、重污染、拼體力的現象仍隨處可見,產品的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值不大,市場占有率很少,成不了大品牌。這種狀況不改變,我們就很難持續健康發展。針對這種狀況,從推進名牌戰略著手,全面提升企業的整體素質和競爭能力,就成為企業做強、做大的切入點。抓住了這個關鍵環節,就抓住了牛鼻子,可以帶動整個企業水平的提升。因為名牌產品的形成與發展,是企業的科技、管理、等多種因素的綜合成果,是企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結晶,是通過市場檢驗而積累起來的無形資產。實施名牌戰略,把企業內外各個方面擰成一股繩,把各個環節作為系統工程來抓,可以帶動整個企業科技水平、管理水平、營銷水平以及全員素質的提高,帶動企業的現代化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
總之,推進名牌戰略,創造中國名牌,進而走向世界,形成世界級名牌,是振興我國民族企業工商業,保障國家經濟安全的需要;是進入國際大市場,增強綜合國力的需要;是企業做強做大,躋身于先進行列的需要。總之,是時代的需要,國家的期盼,行業的希望,企業的急需,是順應潮流的大事。對這點,早認識,早主動。一切有遠見有作為的企業家要下定決心,苦干實干,在創名牌上捷足先登,做出成效。今后幾年,爭取在飼料產品及下游產品上能創造3~5個中國名牌;在飼料添加劑上能創造3~5個中國名牌,這是完全有可能做到的。
為了實現這一戰略目標,需要在全行業進行發動,打幾場大的戰役。特別是有條件的企業要知難而上,勇攀高峰。根據一些創建中國名牌的企業經驗,我們認為,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要堅持“在發展中創名牌,在創名牌中促發展”的指導思想。企業創名牌的過程,也就是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過程。要立足于“創”,不要立足于“等”,更不要立足于“保”。要在“創新”、“創造”上下真功夫。要真正“攻關”,攻克產品的制高點,攻克尖端技術,要靠真本事,而不是靠“公關”,靠廣告效應。要在創名牌的全過程中,動員與運用企業全體員工、全行業的整體力量,使生產力上一個新水平,競爭力上一個新臺階。
第二,堅持高標準,堅持自立創新,堅持市場檢驗。沒有高標準,就沒有大名牌。實踐證明,“高標準出大名牌,大名牌出高效益。”要瞄準國內外的先進標準“對標”。企業的質量標準,不要滿足達到國際,要更上一層,向國際先進標準看齊。要想進入名牌行列,這一關非過不可。要針對國內外先進標準,制定自己的質量標準,嚴字當頭,一絲不茍。圍繞高標準,企業要扎扎實實練好內功,要全過程抓管理,全方位抓核算,全流程抓工藝,做到精益求精,出精品,出上品,出名品。
必須堅持自主創新。名牌產品,應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應有自己的知識產權,應有自己的技術決竅,應有自己的看家本領。這點恰恰是飼料工業的薄弱環節。我們引進消化吸收不少國際上的先進技術,但卻缺乏自主創新、原始創新。靠模仿是走不出新路、創造不出新產品的。有條件的企業要下功夫自主創新、自主開發。要更好的實施產、學、研相結合,科、工、貿相結合,開成合力,盡快取得成就。
必須堅持市場檢驗。名牌產品是經市場檢驗而產生的。我們的產品不能滿足于實驗室的成功,不能止步于中試階段的成效,而是要經得起市場的檢驗。要生產為市場所承認、為消費者所認同的、大批量高質量的產品,擴大市場占有率。要從市場檢驗中發現不足之處,從消費者中吸取有益的批評,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改善服務功能,擴大市場占有,在市場競爭中嶄露頭角,取得優勢地位。
第三,要制定規劃、重點突破。凡是有條件的飼料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建議制定自己的推進名牌工程的規劃,確定奮斗目標,明確前進的途徑和方法。要針對達到“中國名牌”的要求,找準差距,瞄準薄弱環節,采取有力的措施,盡快落實。據有關專家介紹,在評中國名牌過程中,發展企業普遍存在兩大問題:一是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科技含量不高,沒有核心技術;二是市場覆蓋面小,國內市場占有量低,出口進軍國際市場更差。針對這兩個普遍存在的問題,要采取切實措施,力爭盡快達標。
第四,要和深化改革、調整結構結合。創造名牌、實施名牌工程,必須解決體制、機制的問題,這樣才有生機與活力。實施名牌戰略的過程,也就是企業進一步深化改革,調整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過程,創造企業文化、建設精神文明的過程。歸根結底,要和實施人才發展戰略相結合,發現人才,重用人才,培育人才,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在企業里形成生氣勃勃、開拓向上的新局面,使活力迸發、財源涌流。
四、努力學習掌握市場經濟規律,在競爭中獲取效益,規避風險
飼料行業在市場化、國際化、產業化的新時期中,面臨的是全面競爭的時代。各種矛盾相互交錯,各種力量重新整合,國際市場瞬息萬變,科技革命日新月異,價格波動的頻率加快,幅度加大,國際資本無孔不入,國際競爭對手強大而狡詰。在這個大市場、大流通的新格局中,我們的企業如何在國內外市場中把握主動權,趨利避害,發展自己,我們還缺乏足夠的經驗。從加入世貿組織這三年的實踐看,確實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利益與風險同在。對于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如果我們運用得當,經營有方,就可以為我所用,取得效益;如果掌握不當,運用失誤,也可能遭到重大挫折,吃到苦果。油脂行業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上半年,在進口大豆上的重大挫折,應當引起我們的深思,從中吸取教訓。
在新形勢下,我們必須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努力學習、勤于學習、善于學習。我們是辦企業、做貿易、搞實業的,特別要下功夫研究市場,學習掌握經濟規律。生活在市場經濟之中,必須研究市場。既要研究國內市場,又要研究國際市場;既要研究現貨市場,又要研究期貨市場;既要研究市場的現狀,又要研究其發展趨勢;既要研究價格的形成,又要研究價格的波動;既要研究市場的正常運作,又要防范投機資本操縱市場,興風作浪;既要研究在市場中掌握商機,獲取利益,又要研究在市場競爭中規避風險,防止落入陷阱。總之,當今世界市場比過去復雜千百倍,變化多千百倍。我們的企業,我們的經營者,我們的協會、學會,要以百倍的努力,研究市場變化,掌握經濟規律,了解價格起伏上下的趨勢,洞察左右市場的因素與動向,探索規避市場風險的機制與途徑,從而掌握商機,趨利避害,開拓市場,取得實效。切勿拍腦袋辦事,憑經驗下單,主觀臆斷,盲目決策,既易錯過良機,又易陷入險境。因此,需要學習,特別是從實踐中學習。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再提高,實現從必然到自由的飛躍。前幾年我講過,我們加入世貿組織,形象地講就是加入國際貿易的奧林匹克,只要我們善于學習,勇于拼搏,熟悉規則,了解對手,在經過一段實踐探索以后,也一定能夠從必然到自由,實現我國飼料工業的飛躍,在國際市場上獲得“金牌”。
我們的企業、企業家,在新形勢下既要學會贏利,又要學會避險;既要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又要把經營風險降到最低限度。縱觀國際上的著名大企業,莫不是如此操作的。我這些年訪問過一些企業,感到規避風險的意識不強,防范風險的機制尚未建立。這次我國油脂行業吃了大虧,其教訓之一就是在這個問題上。從這幾年的經驗看,風險大多出于兩個方面:一是在大宗原料價格的波動上;二是在資金的進出融通上。這方面我們要研究提出決策。
在大宗飼料原料的采購上,為了規避風險,根據一些企業的經驗,一是要通過期貨套期保值。今年玉米期貨已經上市,如運用得當,可以收到良好效果。豆粕也可以考慮采用這一方式。二是聯合采購。去年以來,北京的大北農、農科院飼料研究所等單位組織的“7+1”高科技飼料聯合體,通過聯合采購維生素,節約成本5%左右,這些經驗雖然是初步的,但卻顯示了它的生命力。
在資金上,除了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過度擴張以外,飼料行業最大問題是賒銷,資金如收不回來,就是很大的隱患。我最近到江西,飼料辦和畜牧局的同志告訴我,他們采取行業自律,行政監督的辦法,從生產企業抓起,誰也不能賒銷,如果誰犯了,就相應給予批評甚至處分。大家統一行動,誰也不能各行其是,經過二、三年努力,使賒銷現象基本上得到遏制。這個經驗值得推廣。
在獲取利潤以及規避風險上,都有一個聯合行動的問題。我希望大型企業應帶頭,大型企業聯誼會也要增加這方面的實質性的內容,在自愿互利共贏的基礎上,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實施某個方面、某個業務的聯合行動,可以強強聯合,也可以大小結合的聯合。我們不僅在“競爭”上能異軍突起,在“競合”上也能出奇制勝。聯合以御風險,聯合以謀發展。這是大型企業和集團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希望明年的大型企業聯誼會能邁出實質性的步伐,使大企業聯誼會越辦越充實,越有吸收力。
[ 本帖最后由 胡文輝 于 2007-1-15 19:49 編輯 ]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