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05 11:58:56 來源:南方農村報
■專家在線 防控高致病性豬藍耳病
樊福好:1968年9月生,安徽合肥人,華南農業大學預防獸醫學博士,現任廣東省養豬行業協會技術部部長、農業部種豬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基因分析室負責人;曾經在美國、以色列等國家開展獸醫臨床學和分子生物學的合作研究,目前主要從事豬病的分子生物學、分子免疫學和疾病預防控制研究;病原譜差異性理論創始人,開創了新的基因檢測技術(2KONW技術),具備豐富的豬病控制理論和良好的實驗室檢測分析技術。
全面防治為時尚早
南方農村報:農業部已經確定豬“高熱病”的發病病因是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的變異毒株,這樣的確診是否具備絕對的權威性?是否意味著對豬“高熱病”疫情的研究已經從確診階段進入全面防治階段?
樊福好:病原的確診是一個科學嚴謹的過程,它涉及到病原的分離、動物的選擇、病原特性的研究、病例的復制、免疫實驗等非常繁雜的過程,必須保持謹慎的態度。據我了解,去年下半年以及今年夏季豬病發生的規律,即流行病學特征均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其中是一個病原在起作用,還是許許多多病原共同起作用?我個人認為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對于所謂的“高熱病”研究應該說是才剛剛開始,現在談已經可以進行全面防治還為時尚早。
南方農村報:您認為,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傳播的主要途徑是什么?
樊福好:藍耳病傳播的途徑很多,包括直接接觸、短暫的空氣傳播和飲水污染的傳播等,但易感豬是主要的傳播因素,消除豬群中的易感豬對于控制藍耳病意義非常重大,易感豬的清除可以通過疫苗接種的方式或馴化的方式來解決。
南方農村報:針對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目前生產上有哪些有效的防控措施?市場上流通的疫苗是否有效?中國動物疫病控制中心和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研制的新型滅活疫苗的效果是否值得期待?
樊福好:藍耳病是一個免疫功能損害的疾病,它造成的其它病原感染遠遠比其本身更為嚴重。所以,防治藍耳病的重點應是藍耳病和其它病原的雙重控制。目前,市場上流通的藍耳病疫苗確實很多,有些疫苗在控制母豬流產方面確實有作用,但總體上,其質量參差不齊,不能說都有效,有些甚至有害。
據了解,中國動物疫病控制中心和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研制的新型滅活疫苗很快就會推向市場,其效果當然值得期待,希望這個滅活疫苗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但目前,其對于“高熱病”的作用,我個人還是持觀望態度。
強制免疫尚不成熟
南方農村報:從去年至今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情暴發的情況分析,中小型豬場和散養戶的發病率比較高,養殖環境與疫病暴發之間是否有必然的聯系?中小豬場和散養戶應該如何防治高致病性豬藍耳???
樊福好:確實,這次疫情在中小養殖戶中比較嚴重,但并不表明大的養殖企業就沒有發生。養殖環境與疾病暴發有著必然的聯系,但我們還應該考慮整個行業的養殖生產模式,無論豬場大小。對于中小豬場來說,當務之急還是減少不必要的疫苗接種和藥物添加。
南方農村報:有些豬場出現豬只接種藍耳病疫苗后發病、死亡的情況,發生這種情況的可能原因是什么?什么類型的豬場必須接種藍耳病疫苗?是否應該實施強制免疫?
樊福好:接種藍耳病疫苗后發生豬只死亡的原因很多,包括疫苗的質量,也包括豬群本身的狀況等,不能一概而論。雖然抗體對藍耳病毒的作用不是很大,但藍耳病毒對于豬群抗體陽性率比較高的豬場并不能造成大的損失。
藍耳病的免疫是個令人非常迷惑的領域,其免疫效果也不可能立竿見影,往往需要1-2個月的時間。抗體陽性率低的藍耳病陽性豬場可以考慮接種質量過關的疫苗或通過風土馴化提高抗體陽性率。我認為目前強制免疫的條件尚不成熟,不宜過早考慮。
藥品保健必須摒棄
南方農村報:如今,養豬過程中大量使用抗生素和疫苗已經成為行業內的潛規則,這樣給產業帶來的不良后果有哪些?應該如何引導養殖戶正確使用藥物和疫苗?
樊福好:去年所謂的“高熱病”的出現,在很多情況下,都與大量使用抗生素和疫苗有關。在藥物和疫苗的使用上,我們必須更正一些觀念。很多豬場都是在發病以后才使用疫苗,但疫苗是用來預防疾病的,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用來治療疾??;藥物是用來治療疾病的,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用來預防疾病。很多豬場健康狀況本來就很好,但還是使用藥物,并美其名曰“藥物保健”。藥物保健的概念是存在于當前養殖行業中的最大誤區,必須堅決予以擯棄,否則培養出耐藥細菌以后,后果將不堪設想。
南方農村報:近年來接連暴發豬病疫情,有哪些經驗和教訓值得總結?
樊福好:近年來發生的豬疫情再次提醒我們,必須對當前的養殖模式進行較為徹底的反思。首先,政府部門必須深入調查研究,了解養殖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主要困惑是什么,由政府出面從整體上解決這些問題和困難,因為企業自身的能力是有限的。比如土地使用問題、環保問題、豬瘟疫苗的全面接種和隨之而來的停止接種等,這些都應該由國家組織,制定中、長期規劃和相關措施;作為企業,也應該有長久的觀點,不能光看眼前利益,要從行業出發、從人民的需要出發,保持公德心,讓整個行業都能夠持續、健康發展;作為政府顧問的專家隊伍,更應該從科學的角度出發,從整個行業的利益出發,幫助政府出謀劃策,而不能僅僅成為某些企業產品的代言人。
□本報記者 趙威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