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肥育豬飼喂高纖維日糧的暗含成本 對肥育豬飼喂高纖維日糧的暗含成本
The Hidden Costs of Feeding High-Fiber Finishing Pig Diets
作者:Bob Thaler博士(美國南達科達州立大學養豬推廣專家)
對肥育豬飼喂高纖維日糧的暗含成本
The Hidden Costs of Feeding High-Fiber Finishing Pig Diets 為美國大豆協會2003年9月養豬技術交流會而寫
作者:Bob Thaler博士(美國南達科達州立大學養豬推廣專家)
譯者:秦崇德(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
成功的養豬生產是一種平衡藝。養豬者必須盡其所能地做好每一件事,以確保自己的產出(上市豬)大于投入(飼料,房舍,斷奶豬,勞力,銀行利息,等等)。由于產出只有一種,就是自己飼養出來的豬,所以大多數養豬者都努力最大化其豬的價值,以求能在市場上賣出最好的價錢。在大多數國家,豬越瘦,豬的價值就越高,而養豬者能采用許多種方法來減少豬胴體中的脂肪量。然而,有些能降低脂肪厚度的技術,會使養豬者在其它方面發生的損失大于其從較瘦的豬獲得的額外收益。所以,本文將集中討論中國所用的這些技術中的一種——飼喂高纖維日糧——對整個豬場的總成本。
背 景
豬對瘦肉生長的養分需要量一旦得到滿足,多余的能量就會轉變為脂肪。由于這些增加的脂肪會降低豬的售價,所以,傳統上,養豬者都會降低肥育日糧的能量含量以避免脂肪沉積過多。盡管這一做法在30多年前已被普遍接受,但養豬業在這30年來已經發生了許多巨大變化,以至于對這一做法產生了疑問。遺傳、營養方案、豬的房舍、豬的健康狀況以及管理技術等方面的進展,使得當今的養豬者處在一系列和30多年前養豬者完全不同的環境之中。當代的養豬者若要取得成功,那么他對豬的飼養和管理就必須不同于30年以前。一個類似的例子發生在航空業。多年前,用汽油發動的雙引擎飛機是當時的最新技術,然而如今多數航空旅行都是以噴氣式飛機完成的。如30年前那樣來飼喂現代豬就象用汽油來發動噴氣式引擎;這樣的話飛機也會飛,但是決不會達到其最大性能潛力,而性能的降低是是會付出高昂代價的。
此外,我們還必須從能量學的角度來考察一下這個問題。代謝能具有兩方面的用途:首先其要滿足動物的維持需要,余下的則被用于組織生長。如果有足夠量的其它養分可供利用并且豬具有相應的遺傳能力,那么豬就會沉積下比較多的瘦肉組織。如果情況不是這樣,那么豬就會長得很肥。然而,當今大多數高瘦肉豬都不能攝入足夠的能量以滿足其為沉積蛋白質所需的遺傳性高能量需要量。由于不能提供足夠的能量,那么就只有較少的蛋白質能夠沉積為瘦肉組織,多下來的氨基酸就會被脫氨基,而這一過程中釋放出的能量就會被貯存為脂肪;這樣的結果正是養豬者不愿意見到的。
對投入的評估
傳統上,為保持較低的投入成本,養豬者總是希望單位重量日糧的成本越低越好。然而,隨著記錄系統的采用,他們認識到了“便宜”的日糧有多么昂貴。便宜的日糧通常是價格很低的,因為其中飼料原料的質量比較低下,或者其中養分含量的安全系數很低,甚至這兩種情況全占了,而這就會導致豬的增重緩慢、飼料利用率很差、胴體質量非常低下。因此,無論在飼料成本上省下多少錢,都抵不過豬生產性能低下造成的損失。
為了改變這一情況,養豬者開始根據每生產單位重量豬肉所耗飼料成本來對日糧進行評價。這其中既考慮了飼料利用率,也考慮了單位重量日糧的成本,這可使得養豬者了解到要花費多少錢的飼料才能使一頭豬生長到能夠上市。這樣的做法雖然前進了一步,但對單位增重所耗飼料成本的考慮并沒有將日糧對胴體質量以及生長到上市體重所需天數等方面的影響考慮在內。因此,養豬者必須根據自己豬場中的所有各個方面而非僅僅根據飼料成本和胴體價值來對日糧進行評價,才能真正評價出該日糧對于自己豬場的價值。遺憾的是,每一個豬場都是不同的,因而對這個問題的答案也都是各不相同的。
根據Ausgene豬育種公司 Roger Campbell博士的看法,采食量和生長率是影響豬場利潤率的主要因素。采食量可決定豬的生長有多快,而豬的能量攝入水平比較低的話其蛋白質沉積水平也比較低。過去的胴體評價體系唯一嚴格的依據是背膘厚度,而新體系則綜合依據背膘厚和肌肉量。通常來說,由于豬肉加工商出售的是肌肉而非脂肪,所以瘦肉組織的溢價高于低脂肪的溢價。因此,一頭背膘較少而眼肌面積較小的豬,其價值就低于略肥一些但同時肌肉較多的豬。此外,為了減少脂肪沉積而降低生長速度的話,那么圈舍周轉率就會比較低因而每年的固定成本(房舍,銀行利息,勞力,設備用品,等等)就只能分攤到比較少的豬。所以,生長緩慢的豬,其分攤的固定成本就會高于生長快的豬;根據固定成本的高低不同,結果就會產生非常大的差異。Campbell博士的結論是:“生長率非常重要,要從生長緩慢的豬賺到錢是非常困難的。”
較瘦胴體的溢價能否補償因飼喂高纖維日糧而減慢生長帶來的成本增高呢?Stein和Easter(1997)研究了不同能量水平對胴體質量和生長性能的影響,然后計算了其經濟成本,從而確定了經濟效益最高的方案。他們對體重55千克的閹公豬飼喂5種日糧之一直到達到109千克的上市體重。表1顯示了該試驗的結果。
表1. 日糧能量水平對豬的生產性能和胴體特性的影響*
項 目
| 能量水平
| 最高
| 次高
| 中
| 低
| 最低
| 日增重(千克)
| 1.02
| 1.03
| 1.00
| 0.93
| 0.87
| 第10肋背膘厚(厘米)
| 2.16
| 2.16
| 1.98
| 1.78
| 1.75
| 眼肌面積(平方厘米)
| 36.8
| 35.9
| 36.6
| 36.3
| 34.5
| 胴體瘦肉率(%)
| 50.78
| 50.42
| 51.72
| 52.32
| 52.0
| 瘦肉日增重(千克)
| 39
| 0.38
| 0.39
| 0.36
| 0.33
|
*Stein和Easter(1997)
盡管最低能量日糧產生了最瘦而瘦肉率最高的豬,但這種日糧產生的瘦肉日增重是最小的并且胴體眼肌面積從數值上看也是最小的。此外,飼喂最低能量日糧的豬要比飼喂高能日糧的豬多花費8天時間才能達到同一上市體重。根據1997年的價格,研究者算出,在飼喂高能日糧的豬,回收的利潤為每頭144元;在飼喂最低能量日糧的豬,每頭僅回收利潤66元。此外,雖然低能日糧產生的豬胴體中脂肪最少,但其所獲的溢價不足以補償達到上市體重多用的時間和眼肌面積較小帶來的損失。然而,如前所述,這一結果在不同的豬場是互不相同的,具體取決于各自成本的高低和溢價的不同。
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的Tokach等(2002)研究了在豬日糧中添加2%、4%或6%脂肪的成本/效益。所有的日糧中賴氨酸和能量之間的比率均保持一致,從體重36千克到120千克期間進行性能記錄。添加脂肪,尤其在生長早期階段,提高了平均日增重,而飼料利用率則隨著脂肪水平的提高而在所有階段都得到了改善。研究者觀察到,脂肪添加率每提高1%,日增重提高1%而飼料利用率則改善2%。然而,當他們研究減少達到上市體重所需天數帶來的好處時,報告說飼喂高脂肪日糧者每頭豬的收益高16.9元。最大的收益表現在早期生長階段。這里,結果仍然還是取決于每個豬場的實際數據。
另一個常見的錯誤概念是認為低能日糧比正常日糧便宜得多。如果原料價格是:豆皮1000元,玉米1230元,44%蛋白質豆粕2180元,那么含0%豆皮的肥育日糧就是每噸1275元,含7.5%豆皮的肥育日糧就是每噸1264元,含15%豆皮的肥育日糧就是每噸1249元。含0%豆皮的日糧和含15%豆皮的日糧之間這一每噸26元的差價可以忽略,并且如果豬采食較多這種含15%豆皮的日糧而滿足其能量需要量則這一差價可完全不予計算。此外,采用密度較小的飼料時運輸費和貯存費都會比較高。
向豬日糧中添加豆皮時常常被忽視的一個成本問題是其對其它養分的影響。美國普度大學的Dilger等(2001)對豬飼喂含豆皮0%、3%、6%或9%的日糧,然后觀察養分的消化率。他們發現,隨著豆皮的添加率從0%提高到9%,干物質、氮、氨基酸和能量的消化率都表現急劇地直線下降。一種估算是,日糧中每添加1%的纖維,蛋白質、能量以及干物質的消化率就至少下降1%。對消化率下降現象的一個解釋是:食糜通過消化道的速度會因日糧的纖維含量增高而增加。這就是說,飼料在消化道中的逗留時間會減少而會有較多的養分被豬排泄掉而不是有較多的養分被利用。養分排泄的增加會帶來兩個問題:一是會有較多量的糞便須加以處理,二是糞中會含有較多的氮和磷。由于全世界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關注,這過量的氮、磷排泄帶來的成本問題正在迅速增大。
結 語
盡管養豬者都力求以最高的價格出售其飼養的豬,但他們還必須確保自己的花費不會大于其售豬所得的收益。養豬者需要對自己據以獲得報酬的胴體評估體系以及影響脂肪成本和瘦肉組織成本的因素進行分析。雖然飼喂高纖維日糧的做法在30年前是有效的,但在當今對于取得最大瘦肉增重的目的來說則并非最好的做法。改進豬的遺傳和營養,采用胴體調節劑,改變上市體重,都是提高瘦肉率和提高胴體價值的比較好的方法。此外,養豬者還必須認識到養分消化率降低造成的財務成本和環境成本。還有,每個豬場都是互不相同的,付酬方法也會變化,所以每個養豬者都必須不斷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對自己整個的生產方案進行評估以便使自己整個企業的利潤率達到最大化。一個最后的問題就是:為了保持獲利,你是想駕駛雙引擎飛機呢還是駕駛噴氣式飛機呢?如果你想駕駛噴氣式飛機,那么你認為采用汽油而不用噴氣機燃料的話飛機會在空中待多久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