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病又稱鴨疫里默氏桿菌病,原名鴨疫巴氏桿菌病。主要侵害1—8周齡的鴨,但以2—3周齡的小鴨最易感染。本病在感染群中的污染率很高,有時可達90%,死亡率5—80%不等。 多數發病小鴨表現為精神不佳,嗜睡,萎頓,腿軟無力,行動遲緩,不愿走動或行動跟不上群,不食或少食。伏臥不起,縮頸或嘴抵地面,兩翅下垂,運動失調,痙攣性搖頭或點頭,尾部輕輕搖擺。眼有漿液性、粘液性分泌物,常使眼周圍羽毛粘連脫落。鼻孔流出漿液性或粘性分泌物或因分泌物堵塞鼻孔而造成患鴨呼吸困難。糞便稀薄呈綠色或黃綠色,部分小鴨腹部膨脹。多數病例瀕死前出現明顯神經癥狀,呈角弓反張姿勢,不久抽搐而死亡。病情一般為1—3天,日齡較大的小鴨(4周齡以上),病情可達1周或1周以上,除表現上述癥狀外,時有出現頭頸歪斜,頸部彎曲,遇有驚擾時不斷鳴叫,呈轉圈運動或倒退?! ∑蕶z可見心包液明顯增多,心包膜增厚,可見一層灰白色或灰黃色的纖維素性滲出物,病情較長者,心包膜與外膜發生粘連,難以剝離,滲出物干燥甚至干酪化。肝臟腫大,表面包蓋一層厚薄不等的灰白色或黃白色的纖維性膜,很易剝離。氣囊混濁增厚,可見淡黃色的纖維素性滲出物附著,甚至與胸腹壁發生粘連?! 》乐危?、改善育雛室的衛生條件,特別注意通風、干燥防寒及改善飼養密度,地面育雛時要勤換墊草,實行“全進全出”的飼養管理制度?! ?、常用的抗生素有氟派酸、環丙沙星、青霉素、頭孢唑啉和壯觀霉素等。采用氯霉素和土霉素進行防治,用藥量按0.04%混于飼料,連續喂3—4天。 3、免疫接種的方法是給一周齡以內的雛鴨注射由不同血清型組合的傳染性漿膜炎多價滅活苗或鴨傳染性漿膜炎與大腸桿菌雙聯滅活苗,以提高雛鴨對本病的免疫力。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