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商品肉雞 掌握核心技術
一、堅持一個理念
即“全進全出”飼養的理念。即同一棟雞舍裝滿同一日齡的雛雞,又在出售時同一天全部出場。優點是便于采用統一的溫度,同標準的飼料,出場后統一打掃、清洗、消毒,以杜絕循環感染。熏蒸消毒后封閉一周再接養下一批雛雞。“全進全出”制比“連續生產”制增重快、耗料少、死亡率低、生產效益高。
二、遵循兩條原則
1.科學選雛的原則。農戶飼養肉雞、雛雞大都靠外購,而購入的雛雞好與壞,對育雛的效果影響很大,并直接影響養殖效益的高低。為提高育雛成活率,購雛時必須嚴把質量關,進行嚴格挑選,確保種源可靠、雞種純正和雞苗健康,切不可貪便宜購進不健康的苗雞。挑選雛雞時,除注重品種優良外,還必須保證種雞來自非疫區。選擇良種雞可通過“一看、二摸、三聽”的方法來鑒別。一看:看雛雞羽毛是否整潔,喙、腿、翅、趾有無殘缺,動作是否靈活,眼睛是否正常,肛門有無白糞粘著。健雛兩腿站立堅實,羽毛富有光澤,肛門清潔無污物。二摸:將雛雞抓握在手中,觸摸膘肥、骨架發育狀態,腹部大小及松軟程度,卵黃吸收、臍環閉合狀況等。健雛體重適中,握在手中感覺有膘、飽滿,掙扎有力,腹部柔軟、大小適中,臍環閉合良好、干燥,其上覆蓋絨毛。三聽:聽雛雞的叫聲以判斷雛雞的健康狀態。健雛叫聲宏亮而清脆。
2.公母分群的原則。公、母雛生理基礎不同,因而對生活環境、營養條件的要求和反應也不同。主要表現為:生長速度不同,4周齡時公雞比母雞體重高13%,6周齡時高20%,8周齡時高27%;沉積脂肪的能力不同,母雞比公雞易沉積脂肪,反應出對飼料要求不同;羽毛生長速度不同,公雞長羽慢,母雞長羽快,表現出胸囊腫的嚴重程度不同,對濕度的要求也不同。
公母分群后采取下列的飼養管理措施:母雞生長速度在7周齡后相對下降,而飼料消耗急劇增加,因此在7周末左右出售;公雞生長速度在9周齡以后才下降,故應到9周齡出售才合算。
公雞能更有效地利用高蛋白日糧,前期日糧中蛋白可提高到24%~25%,母雞則不能利用高蛋白日糧,而且將多余的蛋白質在體內轉化為脂肪,很不經濟;在飼料中添加賴氨酸后公雞反應迅速,飼料效益明顯提高,而母雞則反應效果很小;喂金霉素可提高母雞的飼料效率,而公雞則沒有反應。
公雞羽毛生長速度慢,前期需要稍高的溫度,后期公雞比母雞怕熱,溫度宜稍低;公雞體重大,胸囊腫比較嚴重,應給予更松軟更厚些的墊草。
三、科學三期飼養
1.育雛期(0~3周)。飼養目標是使各周齡體重適時達標。有資料介紹,1周齡末體重每少1克,出欄體重將少10~15克。為了讓1周齡末的體重達標,第1周要充分飼養,喂高能量高蛋白日糧:能量不能低于13.37兆焦/千克,蛋白達到22%~23%,可在日糧中對每百只肉雞添加蛋黃4枚、奶粉100克,并用速補-14飲水1周。2~3周適當限飼,防止體重超標,以降低腹水癥、猝死癥和腿疾的發生率,此期飼料中蛋白不能低于21%,能量12.46~13.37兆焦/千克。
2.中雞期(4~6周)。是骨架成形階段,飼養重點是提供營養平衡的全價日糧,此期飼料中蛋白應達到19%以上,能量維持在13.38兆焦/千克左右。
3.育肥期(6周至出欄)。為加快增重,飼養中要增加日糧能量濃度,可在日糧中添加1%~5%動物油脂,此期飼料中粗蛋白可降至17%~18%。
四、解決四個問題
1.胸囊腫的問題。就是肉雞胸部皮下發生的局部炎癥,是肉仔雞常見的疾病。它不傳染也不影響生長,但影響屠體的商品價值和等級。
應該針對產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1)盡量使墊草干燥,松軟,及時更換板結、潮濕的墊草,保持墊草應有的厚度;(2)減少肉仔雞臥地的時間,肉仔雞一天當中有68%~72%左右的時間處于臥伏狀態,臥伏時體重的60%左右由胸部支撐,胸部受壓時間長,壓力大,胸部羽毛又長得晚,故易造成胸囊腫。應采取少喂多餐的辦法,促使雞站起來采食、活動;(3)若采用鐵網平養或籠養時,應加一層彈性塑料網。
2.腿疾的問題。隨著肉仔雞生產性能的提高,腿部疾病的嚴重程度也在增加。引起腿病的原因是各種各樣的,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類:遺傳性腿病,如脛骨軟骨發育異常,脊椎滑脫癥等;感染性腿病,如化膿性關節炎、雞腦脊髓炎、病毒性腱鞘炎等;營養性腿病,如脫腱癥、軟骨癥、VB2缺乏癥等;管理性腿病,如風濕性和外傷性腿病。
預防肉仔雞腿病,應采取以下措施:(1)完善防疫保健措施,杜絕感染性腿病;(2)確保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的合理供給,避免因缺乏鈣、磷而引起的軟腳病;缺乏錳、鋅、膽堿、尼克酸、葉酸、生物素、維生素B6等所引起的脫腱癥;缺乏VB2而引起的卷趾病;(3)加強管理,確保肉仔雞合理的生活環境,避免因墊草濕度過大、脫溫過早、以及抓雞不當而造成的腳病。
3.腹水的問題。是一種非傳染性疾病,其發生與缺氧、缺硒及某些藥物的長期使用有關。
控制肉雞腹水癥發生的措施:(1)改善環境通氣條件,特別是密度大的情況下,應充分注意雞舍的通風換氣;(2)防止飼料中缺硒和維生素E;(3)發現輕度腹水癥時,應在飼料中補加維生素C,用量是0.05%。同時對環境和飼料做全面檢查,采取相應措施控制腹水癥的發展。8~18日齡只喂給正常飼料量的80%左右可防止腹水癥的發生。
4.猝死的問題。其癥狀是多在一些增重快、體大、外觀正常健康的雞突然狂叫,仰臥倒地死亡,剖檢:肺腫、心臟擴大、膽囊縮小。發病原因可能與飼養管理有關。
預防:(1)在飼糧中適量添加多維;(2)加強通風換氣,防止密度過大;(3)3周以前喂粉料,以后喂顆粒料,或在8~20日齡進行限制飼養;(4)避免突然的應激。
五、把握五大管理
1.做好雛雞保溫。育雛成敗的關鍵之一也在于給予適當的溫度。這是因為初生雛雞的體溫調節機能較弱,難以適應外界溫度的變化。特別是冬春氣溫低的季節,如果育雛溫度過低,雛雞身體會蜷縮,并互相擠壓取暖,甚至密集成堆,影響采食和活動,有時會擠壓踩踏,造成傷殘,如果受涼還會引起拉稀或產生呼吸道病等,嚴重時造成大量死亡。雛雞保溫具體要做好以下幾點:
(1)育雛適宜溫度。雛雞生長適宜溫度隨日齡的增長而降低,1~2日齡育雛器溫度35℃~34℃,育雛室溫度25℃~24℃;3~7日齡育雛器溫度34℃~31℃,育雛室溫度24~22℃;第2周育雛器溫度31℃~29℃,育雛室溫度22℃~21℃;第3周育雛器溫度29℃~27℃,育雛室溫度21℃~19℃;第4周育雛器溫度27℃~25℃,育雛室溫度19℃~18℃。育雛室的溫度要比育雛器的低,并使舍內有一定溫差,雛雞就可隨意選擇所需的適宜溫度地帶,有利雛雞的生長;育雛溫度必須保持平穩,不能忽高忽低,否則飼料再好也不能養好雛雞。
(2)育雛保溫形式。雛雞的保溫有多種形式,有保溫傘、紅外線燈、煤爐、熱水管、地下煙道保溫等。管理方法是:雛雞到達前,先預熱,使育雛器溫度達30℃,雛雞運到后,要先停留片刻,待雛雞稍安定后搬運入舍,輕輕放進熱源處。
在采用平養方式育雛時還必須有護圍。護圍由軟竹篾織成,有的用硬紙板做成,一般高0.4米,長5米左右。1個保溫傘要求配有1個護圍。護圍主要作用是:將雛雞集中在熱源周圍,防止走散,尤其是避免雛雞遠離熱源而到角落去,導致凍死;另一作用是擋住小股寒風的襲擊,保證保溫效果;第三是將飲水器和飼料桶都放置護圍內,雛雞可更易攝食和飲水。育雛第1天,護圍內的面積約比保溫傘面積大1倍,以后在此基礎上每天加大10%左右,在7~15日齡時可撤去護圍,讓雛雞自由活動。
(3)及時調整溫度。上述溫度僅作為參考,應用時要根據育雛季節、體質強弱等不同情況靈活掌握,及時調整。嚴冬和早春溫度應稍高些;外界氣溫高時育雛器溫度稍低些,天氣冷時稍高些;弱雛高些,壯雛低些;電熱保溫傘高些,煤保溫傘低些;有疾病時高些,健康時低些,等等。
測溫用的溫度計,要掛在育雛室相當于雛雞背的高度處。不要太近熱源,也不要放在偏角地方。溫度是否合適,平常可利用溫度計來檢查,但溫度計有時會失靈,完全依靠溫度計來判斷育雛溫度是不夠的,還應該根據雛雞的動態來判定溫度是否合適,尤其是夜間觀察雛雞的睡眠狀態更為重要,也就是平時養殖戶所說的“看雞施溫”。溫度正常時,雛雞分布均勻,無明顯扎堆現象,睡態伸展舒適,行動悠閑自在;溫度低時,雛雞靠近熱源,并發出“吱吱”叫聲,互相擠壓,縮頸躬背;溫度高時,雛雞精神不振,遠離熱源,呈分散狀,大量飲水,張口呼吸,食欲差,羽毛蓬亂。根據雛雞的表現,應及時調整溫度。
2.防止氨氣蓄積。雞群排泄的糞便和潮濕的墊料不及時清除,致使雞舍內氨氣蓄積,濃度升高,導致肉雞氨氣中毒或引發其它疾病。
為了防止氨氣對肉雞的不良影響,建議抓好下述飼養管理工作:鋪設的墊料要有一定的厚度,一般在5厘米以上;操作時盡量減少灑水,防止水槽漏水,弄濕墊料;如果雞舍內濕度過大,則應及時清除舍內糞便及潮濕的墊料。此外,可使用吸氨除臭劑來降低雞舍的氨氣濃度,常用的有硫酸亞鐵、過磷酸、硫酸銅、熟石灰等。
3.確實免疫防病。根據當地雞病流行情況,制訂符合本場實際的免疫程序,并按要求及時接種各種疫苗。商品肉雞接種疫苗的方法主要有滴鼻點眼法、氣霧法、飲水法和肌肉或皮下注射法。所選用的疫苗應該來自正規廠家或經國家主管部門認可的疫苗,用前進行效價檢測,并正確貯存和使用。
4.搞好雞場衛生。首先,應從健康種雞場引進雞苗,嚴防經垂直傳播帶進病原體。其次,應創造良好的飼養環境。飼養用具與消毒用具嚴格區分,并定期消毒,嚴防水平傳播疾病。第三,堅持帶雞消毒,消滅鼠害,嚴防鼠害傳播疾病,病死雞燒埋處理,病雞與健康雞隔離的原則。
在觀察雞群過程中,發現死雞要及時撿出來進行焚燒或深埋,不能把死雞存放在雞舍內、飼料間和雞舍周圍。撿完死雞后要用消毒液洗手。每批雞出欄后,徹底清理雞糞,并運到遠離雞舍的地方堆積發酵。
5.控制藥物殘留。商品肉雞在生產中的藥殘問題是影響肉品質量的重要因素。生產過程中嚴格禁止使用禁用藥,并根據產品質量要求,隨時調整用藥程序和方法,嚴格執行肉雞宰前停藥期限,確保雞肉衛生質量。在綠色商品肉雞飼料中允許使用的抗菌藥有:桿菌肽鋅、金霉素、土霉素鈣、阿美拉霉素、硫酸粘桿菌素、恩拉霉素、吉他霉素、那西肽、黃霉素等;允許使用的抗球蟲藥有:鹽酸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鹽酸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磺胺喹惡啉、氯羥吡啶、地克珠利、馬杜霉素銨、莫能菌素、甲基鹽霉素、鹽霉鈉、鹽酸氯苯胍、賽杜霉素鈉等。禁止使用各種抗生素濾渣。在治療疾病過程中,允許使用的抗菌素有:恩諾沙星、鹽酸沙拉沙星、延胡索酸泰妙菌素、硫酸泰樂菌素、牛至油、吉他霉素、鹽酸二氟沙星、甲磺酸達氟沙星、硫酸安普霉素、硫本粘桿菌素、氟甲喹、氟苯尼考、亞甲基水楊酸桿菌肽等;允許使用的抗球蟲藥有:鹽酸氨丙啉、地克珠利、磺胺氯吡嗪鈉、芬苯噠唑、氟苯咪唑、潮霉素B、妥曲珠利等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