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的“聽力原著”之中,要數電影最難。英文原聲電影中的對白臺詞是英語民族的生活直接反映,而且言者情緒化傾向嚴重,較之新聞廣播的演說式發言難懂得多,還由于影片音響效果的影響,甚至比洋人當面和你說的口語還難聽。——如果我們能摘取電影這顆“英語聽力皇冠上的明珠”,我們的耳朵在截獲英語情報的時候就得心應手了:無論是在國際商業軍事的諜報戰中,還是在國內英語考場的肉搏戰中。
看電影,首先要“端正目的”:是娛樂,不是學習。這才符合實用主義。
其次,必須習慣不看任何字幕。破除“精聽”的桎梏,觀念上必須不把所看的電影當回事,看不懂聽不懂無所謂,沒有人那么無聊出份考題給你做的。如果看的是電視或者VCD上的電影,無法消除字幕,那你需要看上大約10部電影來讓自己的眼球上移,習慣不去瞧屏幕底部的字幕;如果看的是DVD電影,請你把字幕關掉——連英文字幕也不要,因為看英文字幕是閱讀,沒長聽力——想想和洋人談判的時候,他們會給咱們打字幕嗎?電影提供了視覺和聽覺的信息,聽覺信息之中除了人物的臺詞對白,還包括配樂、音效等等,你聽到的英語只不過是電影龐大的信息量中一小部分,因此,電影中即使有很多對白聽不懂,也是不難了解電影大概情節的,換言之不影響娛樂。我看過的大多數電影,不是槍戰爆炸刀光劍影,就是人類怪獸你追我趕,即使完全聽不懂也能理解個八九不離十。即使是有“深度”的片子,眼睛不看字幕就會更多地接收畫面信息,很大程度上彌補了聽不懂造成的理解偏差。畢竟,電影是看的嘛——大膽放飛你的耳朵,捕捉電影中的英語吧!
第三,為了保證影片英語收聽的海量性, 我把看過的英文原聲電影的英文片名記錄在EXCEL上(小TIPS,按ctrl+分號可以自動添加看電影當天日期)。有朋友反映:看了5部都聽不太明白,聽力沒什么進步呀! 5部太少了,進步當然不明顯。當看了50的時候,接收能力就和5部的時候完全不一樣了;但到500部,感覺跟50部更不一樣!現在我給一些電影配字幕的時候,就感到聽力的提高了。
電影世界精彩無限。在我長達數頁的電影記錄當中,什么片子都有:有槍戰爆炸的(“007”鐵金剛系列),有汽車追逐的(《Speed》-《生死時速》),有怪獸怪物的(《Alien》-《異形》系列),有科幻特技的(《Matrix》-《黑客帝國》系列),有機器人的(《Terminator》-《未來戰士》系列),有戰爭的(《Saving Private Ryan》-《雷霆救兵》),有奇幻的(《The lord of the rings》-《魔戒》系列),有愛情的(《Ghost》-《人鬼情未了》)……(請恕我不懂電影學分類,胡亂羅列一通。)
總之只要是英文的,就來者不拒——商業片藝術片照看,獲獎片垃圾片全收,為的是發揚“練功狂主義”,追求數值的飆升。結果很多郁悶透頂的片子也勉強看下來了。例如那部被西方電影人當作絕對經典的《Citizen Kane》(《公民凱恩》),我看到最后竟然沒有像其他觀眾一樣睡著。也正因為這種“全盤照收”的方式,我接觸到各種藝術流派,眼界為之開闊。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