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謂
“工業酶和飼料酶”的分法,也是混淆視聽,自有微生物工業發酵技術以來,在食品、飼料、造紙等行業使用的酶制劑大多都是采用工業生產而來,由動植物中提取的所占產量比例小得多,由這個意義來看,多數微生物發酵出來的酶都應該叫---“工業酶”。可取的分法不如叫---食品級酶、飼料級、醫藥分析級酶....,;以衛生指標、重金屬、細菌總數含量為指標。
或按生產工藝分:--液體發酵酶,固體發酵酶。也不能說液體發酵酶,就好過固體發酵酶。誰這么說,那是不論前提條件,信口開河了。在食品工業中液體發酵酶,固體發酵酶同時可以用,兩者在生產中實際已有機結合,比如液固體混合發酵,在生產工藝上并不落后。
所謂酶活大小,實際上,以我個人對酶分析的認識和經驗,按什么定義酶活大小,對于飼料業者不太重要。確定酶活的檢測方法,是經過實驗篩選來確定其最適檢測條件的,前提就是--簡單、可靠、可重復性好。離開這幾點,都不叫好的檢測方法。生產廠的酶檢測方法,更主要是能夠核算生產成本。試想一下,一個不可靠、可重復性差的檢測方法,怎么可用于生產?因此,一些個流行飼料界的觀點,認為測飼料酶應該在37度下檢測,我不太認同。理由是:第一點,這么做是否會背離了--“簡單、可靠、可重復性好”的原則,如果背離了,還硬要采用,那是瞎指揮。 第二點,目前還不存在一套“酶活大小與對應的動物生長量”的數學模型。酶活高啊低啊的,在飼料里跟營養需要量不是一個概念。爭論什么你是用毫克定義我是用微摩爾定義的,沒有意義;還有的宣稱他們的酶在37度比50度下,檢測的酶活高,誰都知道,溫度與酶反應速度的關系,50度下檢測的酶活比37度下低,只能說明這種酶不耐熱。
我個人認為,好的酶,不外乎幾個條件,對溫度、酸堿度的適應范圍寬。穩定性高(如液體酶多數加了保濕劑,加得多,穩定性好,粘度高是自然的,當然噴涂時可能噴的飼料量會少些,用與不用最終還是看成本)。至于酶活大小,只是計算一下,賣給你的東西給夠了沒有!而你則考慮一下,這樣東西是否值得用。當然,我贊成你用,因為酶確實是好東西。它的效果我們都能感覺到,要把它數據庫標準化,要做的工作太多。
其他文章:http://www.cqnsfzw.com/viewthread.php?tid=161758&page=1&extra=
http://www.cqnsfzw.com/thread-169039-1-1.html
[ 本帖最后由 tgz5637 于 2008-3-10 17:56 編輯 ]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