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戶養雞十大誤區一、盲目引種 只圖價格便宜而忽視雛雞質量;或單純追求時髦,不考慮本地區的自然狀況和自己的飼養條件;盲目追求新品種。有的將肉雞與蛋雞同飼,有的將不同批次的雞共養,有的甚至從疫區選購雛雞,給飼養管理帶來困難,誘發疾病。
二、過早催產 蛋雞不到開產日齡就人為地進行催產。由于雞體尚未完全成熟,極易形成早衰,導致產蛋率上升緩慢,高峰期持續時間短,有的甚至喪失產蛋高峰。
三、添料過勤 飼料粉末中含有較多的氨基酸、多維素和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而雞卻有喜食大粒飼料的習性,如果添料過勤,雞食入了大量的大粒飼料,致使投入的營養物質比例失衡,影響雞的生長和產蛋率。
四、突然換料 由于雞的生長階段、市場價格等因素的影響,需要更換飼料時,如果不經過度而突然更換飼料,易引起雞的應激發應,有的甚至造成死亡。
五、長期用藥 由于缺乏一定的藥理知識,在治療或預防雞病時,長時間使用藥物,不但加劇了藥物對雞腎臟的損害,造成浪費,而且還易使細菌產生抗藥性,給疫病的防治帶來困難。
六、盲目用藥 一些養雞戶和養雞場當雞群發病時,不加診斷就盲目使用藥物,由于藥不對癥,不但貽誤病情,而且還造成浪費,增加養雞成本。
七、病健混養 當雞群中出現有個別患病雞后,只單純地注重治療,忽視隔離和預防,給疫病的傳播和流行創造了條件。
八、輕視消毒 個別養雞場和養雞戶不能正確認識消毒的重要性,只片面地追求降低飼養成本,輕視消毒工作,給疾病的暴發流行留下了隱患。
九、忽視淘汰 過分看重成活率。一方面對后備雞群中的弱小雞和有殘疾的雞舍不得淘汰,另一方面又忽視淘汰老齡低產母雞,不注意計算投入與產出比例,從而影響經濟效益。
十、濫用添加劑 這種現象在養雞戶中比較普遍,誤將添加劑當成了萬能藥。這樣不但加大了飼養成本,而且還破壞了飼養中營養物質之間的比例平衡,造成雞體的代謝紊亂,有時還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