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2008年養豬業的發展前景
我國養豬業近幾年經歷了幾個大的波動,可以說是有喜有憂。2000~2002年期間,生豬價格徘徊在較低價位,到2003年“非典”過后的下半年才開始回升,同年8月份進入盈利區,2004年生豬價格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盈利狀態一直持續到2005年9月,此后開始由南向北迅速下跌,2006年5月跌至“低谷”后開始有所回升,同年9月份生豬價格一直上升,直到現在仍保持在歷史最高價位。養豬業發展至今是什么原因導致生豬價格如此大的波動呢?2008年的行情又會怎樣?今后養豬業的發展方向如何呢?
一、養豬業行情變動原因分析
養豬行情的一般規律是:一直以來我國廣大人民群眾比較重視傳統節日,受春節和中秋節的影響,在每個年度內生豬價格往往出現“兩段高、中間低”的規律;受市場控制養豬業經濟循環周期往往是3~4年,即“兩大年一小年”。但是在疫情等突發事件發生時,往往是疫情對生豬市場的影響遠遠大于市場的影響。
受市場供求關系影響,2000~2002年期間,生豬價格一直處于較低價位。2003年上半年發生“非典”,生豬市場流通困難,部分養殖戶養豬積極性下降,淘汰了部分母豬,到下半年加上“禽流感”的影響,禽蛋消費量下降導致豬肉需求量上升。因此2003年下半年生豬價格上升,養豬業進入盈利區,到2004年9月達到高峰。人們養豬積極性大大加強,積極補欄,2004年各大種豬場種豬供不應求。由于能繁母豬數量大增,導致2005年9月開始生豬價格快速下跌,到2006年6月份豬糧比跌至4.37:1,是2000年以來的最低點,養豬業處于虧損狀態,養殖戶大量淘汰能繁母豬。加上四川發生鏈球菌及2006年5月份以后全國自江西開始由南向北發生“豬無名高熱病”,使養豬業雪上加霜,大小養豬戶都不敢補欄。此時消費者又不敢吃豬肉,雖然能繁母豬及生豬存欄量大大下降,但是豬肉價格在短時間內沒有回升。
直到2006年年底生豬市場才開始回升,同時,高致病性藍耳病致使母豬患病后發生流產或死胎以及仔豬成活率低,從根本上加劇了生豬的短缺和恢復生產的艱難,種種原因勢必導致2007年生豬價格一路飆升。另外我國從事養豬業的散養戶較多,飼養技術水平低,對于突發疫病的應急能力低,經不起市場的波動,養豬業生產周期長,投資大,疫病風險大于市場風險,再加上我國養豬業規模化程度低,這些都將影響著我國養豬業行情的穩定。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