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皮動物犬瘟熱及防制
毛皮動物犬瘟熱是由犬瘟熱病毒引起的犬科、鼬科及部分浣熊科動物的急性、熱性和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其主要特點為雙相型發熱,眼、鼻、消化道等粘膜炎癥,以及卡他性肺炎、皮膚濕疹和神經癥狀。本病已廣泛存在于毛皮動物飼養國家。我國毛皮動物飼養場常有發生,給毛皮動物飼養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被稱為毛皮動物三大疫病之一。
毛皮動物犬瘟熱流行的主要原因是我國存在著廣泛的傳染源。目前全國各地均有犬的飼養,少數寵物犬注射疫苗,而廣大農村飼養的犬很少接種疫苗,經常發生犬瘟熱病,使很多毛皮動物飼養場處于強毒包圍之中;免疫程序不完善,影響免疫的因素很多,免疫程序要根據動物的種類、年齡、母源抗體水平、飼養條件、疫病流行情況以及疫苗的種類、性質、免疫途徑等諸多因素而定,一般情況下,應在仔獸分窩后21天接種疫苗;疫苗質量參差不齊,目前國內有多家單位生產毛皮動物的犬瘟熱疫苗,質量無法保證,應選擇信譽度高,國家科研單位研制生產的疫苗;防疫觀念淡薄,有些場家和專業戶購買種獸不注意是否存在疫情,是否接種過疫苗;引進種獸不注意隔離觀察,直接混群飼養,造成疫病流行;有的存在僥幸心理,不接種疫苗等。
毛皮動物犬瘟熱病的綜合防制措施:首先是進行疫苗接種。我國成功地研制出犬瘟熱雞胚細胞弱毒疫苗和綠猴腎傳代細胞弱毒疫苗以及多價聯苗,已在全國各地廣泛應用。每年應在種獸配種前和仔獸分窩后3周進行預防接種,水貂每次1毫升,狐、貉每次3毫升,犬每次5毫升。發生犬瘟熱的毛皮動物飼養場,可以采取緊急接種疫苗措施,效果很好。
建立健全嚴格的衛生防疫制度是防制犬瘟熱病的重要保證。由于本病的主要傳染源是病犬和帶毒的動物,所以飼養場應嚴格防止犬竄入場內。一旦發生疫情,首先必須及時診斷,同時隔離病獸,對病群采取封鎖,盡量減少接觸傳染的機會,搞好病獸籠舍和用具消毒,食具是最危險的傳染媒介,應專犬專用,每用完一次需經煮沸消毒后再用。病尸應焚毀或深埋,糞便要經生物發酵無害處理。
2. 毛皮動物細小病毒性腸炎及防制
毛皮動物細小病毒性腸炎是由腸炎病毒引起的一種以腹瀉、糞便里含有灰白色脫落腸粘膜、纖維蛋白和腸粘液等管狀物,血液白細胞顯著減少為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現已廣泛流行于世界飼養毛皮動物國家。我國黑龍江、遼寧、山東、江蘇等地區也發生過,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本病已成為我國毛皮動物三大疫病之一。毛皮動物細小病毒性腸炎流行的原因與犬瘟熱流行的原因基本相同。研究資料表明,引起我國毛皮動物發生腸炎的細小病毒的血清型為B型。
目前我國成功研制出細小病毒性腸炎同源組織滅活疫苗、貓腎傳代細胞滅活疫苗、弱毒疫苗以及與犬瘟熱、肉毒梭菌一起組成的三聯疫苗等,并已廣泛推廣應用,疫苗保存期為6個月,免疫期為6個月,保護率在90%以上。
本病的預防、控制和消滅,必須依靠綜合性防疫措施。只有加強飼養管理,嚴格執行獸醫衛生制度,定期進行免疫預防等,才有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每年種獸配種前和仔獸分窩后3周,進行兩次預防接種,水貂接種劑量為1毫升,狐、貉接種劑量為3毫升。對發病場,可在流行開始時立即對未發病毛皮動物進行緊急接種,禁止從疫區購買毛皮動物,可有效控制毛皮動物細小病毒性腸炎的發生。
3. 水貂阿留申病及其防制
水貂阿留申病是由阿留申病毒引起的水貂接觸性、慢性傳染病。主要侵害網狀內皮系統。本病的特征為患病動物漿細胞增多,血液丙種球蛋白增高,持續性病毒血癥,免疫復合物腎小球腎炎和肝炎,壞死性動脈炎,出血性素質,貧血及進行性衰竭。本病廣泛流行于世界各養貂國家。在我國各飼養場均有此病發生,發病率在70%左右,死亡率也很高,毛皮質量降低,母貂空懷,流產及傳染子代,成活率降低,公貂配種能力差,精液質量低劣。每年都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嚴重阻礙了養貂業的發展。該病被公認為世界養貂業的三大疫病之一。
水貂阿留申病的流行原因主要是前幾年沒有研制出有效的疫苗來預防本病,僅是依靠淘汰陽性貂的方式,無法徹底清除水貂阿留申病。近幾年研制出的水貂阿留申病滅活疫苗尚處于中試階段,有待于進一步推廣應用。
水貂阿留申病的綜合防制措施是平時要加強飼養管理,以提高水貂的抗病能力。建立健全貂場的獸醫衛生防疫制度是防止本病蔓延流行的有效措施。在引進種獸時應長期隔離觀察,陰性者方可混群。建立定期檢疫制度是凈化貂群、消滅阿留申病的最好途徑。應用對流免疫電泳方法,結合冬季取皮進行水貂阿留申病檢疫,嚴格淘汰陽性病貂,才能收到切實的效果。這樣堅持3~5年,就可基本消滅本病,逐步建立起無阿留申病貂場。進一步推廣應用水貂阿留申病滅活疫苗,可有效控制和清除水貂阿留申病。
4. 狐傳染性腦炎及防制
狐傳染性腦炎是由犬腺病毒引起的以眼球震顫、高度興奮、肌肉痙攣、感覺過敏、共濟失調、嘔吐、腹瀉、便血為特征的急性、敗血性、接觸性傳染病。此病具有發病急、傳染快、危害嚴重等特點。此病廣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我國近年隨著養狐業的發展和引進種狐,在一些養狐場也發現了此病,給我國養狐業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狐傳染性腦炎發生的原因與犬瘟熱發生原因基本相同。
狐傳染性腦炎綜合防制措施,我國已成功研制出犬腎傳代細胞弱毒疫苗和犬瘟熱弱毒二聯疫苗以及狐犬瘟熱、細小病毒性腸炎和腦炎三聯疫苗,廣泛應用于各飼養場,已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每年在仔狐分窩后3周和種獸配種前各接種一次,劑量為1毫升。同時同場飼養的犬也要接種疫苗。
當發生狐腦炎時,應將所有病獸和可疑病獸一律隔離治療,直到打皮期為止,對被污染的籠舍和小室應進行徹底消毒。用10%~20%漂白粉處理地面,在被污染的飼養場里冬季打皮期應進行嚴格獸醫檢查,精選種獸。對患過此病或發病的同窩幼獸以及與之有接觸的毛皮動物一律打皮,不能留作種用。
5. 狐陰道加德納氏菌病及防治
狐陰道加德納氏菌病是由陰道加德納氏菌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以妊娠狐的空懷、流產為主要特征。在我國各毛皮動物飼養場廣泛發生,給養狐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
不同年齡、品種及不同性別的狐均可感染。但通常是母狐感染率高于公狐,育成狐感染率明顯低于成年狐,北極狐的感染率高于其他狐種。在我國,流產、空懷狐45%~70%是由陰道加德納氏菌感染所致。病狐為該病的主要傳染源。本病主要通過交配傳染,外傷也是不可忽略的感染途徑。懷孕狐感染該菌可直接傳播胎兒。當前我國狐產仔率普遍偏低,其原因主要與種狐患陰道加德納氏菌病有關。
對檢出的病狐隔離飼養并采用藥物治療。藥敏實驗表明,狐陰道加德納氏菌對氨芐青霉素、紅霉素、氯霉素及慶大霉素100%敏感,臨床治療效果可靠。實踐證明,每日口服兩次氯霉素,連續服用7天,每次0.1~0.2克,治愈率可達99%。
狐陰道加德納氏菌鋁膠滅活疫苗已應用于我國養狐場。該疫苗免疫效果可靠,保護率為92%,免疫期為6個月,每年注射兩次。在初次使用該疫苗前最好進行全群檢疫,對檢出的健康狐立即接種,對病狐應取皮淘汰,或藥物治療1.5個月后進行疫苗注射。
對流產胎兒不可用手觸摸,對流產狐陰道流出的污穢物污染的籠舍、地面用噴燈或石灰徹底消毒。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