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部分地區生豬先后發生了以高熱不退、皮膚發紅、食欲廢絕為主要癥狀的“高熱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均相當高,給生豬生產造成嚴重損失,2004~2005年我縣14個鎮共有211個村76209頭生豬發生“高熱病”,共死亡生豬12526頭,按平均每頭200元計算,直接經濟損失達250多萬元。2006年我縣認真分析豬“高熱病”發病規律,總結防治經驗和得失,調整防治方案,取得了較好的防治效果,現將我們的防治體會介紹如下:
1、強化基礎免疫
豬“高熱病”病原復雜,除農業部確診的高致病性藍耳病外,我們還分離到偽狂犬病病毒、豬瘟病毒、圓環病毒、豬鏈球菌、巴氏桿菌、附紅細胞體等,且常常是2種以上,數病并發,病毒病占主導地位,抓好豬“高熱病”常見病原的基礎免疫是防控高熱病的重中之重,為此我縣組織有關專家制定了豬參考免疫程序,并在豬“高熱病”高發季節前進行一次豬瘟和豬鏈球菌病的強制免疫。
2、加強消毒滅源,凈化環境
認真組織開展夏季高溫突擊消毒滅源工作,成立消毒工作小分隊,重點加強對往年“高熱病”發病的重點區域和重點場(戶)、屠宰場、畜禽交易市場和農貿市場等地區的消毒工作,以凈化環境,消滅病源.同時監督生豬飼養場,協助和指導生豬飼養戶科學開展消毒工作。
3、加強對病死畜禽的無害化處理工作
病死畜禽是動物傳染病的重要傳染源,做好病死畜禽尸體的無害化處理工作,對控制“高熱病”等傳染病具體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通過舉辦培訓班、廣播言傳、印發告知書等形式,向廣大群眾宣傳畜禽尸體無害化處理的重要意義,動員其破除封建迷信的思想,建立健康消費的觀念,做到不亂丟、不出售、不販賣、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畜禽。
4、加強科學飼養管理,增強豬體抵抗力
通過廣播、培訓班等形式向廣大養豬戶宣傳科學的飼養管理知識。規模飼養場要實行封閉式管理,建立健全嚴格執行動物防疫制度;散養戶和規模較小的豬場結合實際,努力改善飼養管理條件,做好驅蟲,消毒,圈舍的通風,防暑降溫及環境衛生等工作。豬舍運動場要搭建遮陽網,既遮陽降溫,又防蚊蠅叮咬。在飼料中要適當添加多種維生素和微幼元素,提高豬體抵抗力。
5、確定合理的治療方案,規范治療
豬“高熱病”病原病毒病占主導地位,治療初期常見不到明顯的效果,臨診中一些獸醫和畜主,見治療效果不好,頻繁更換治療藥物,有的盲目大劑量使用抗菌退熱藥,且注射時做不到一豬一針,導致用藥越多,注射次數越多,死亡越快、死亡率越高的現象。06年以來,我們總結經驗,對病豬采取增強免疫力,控制繼發感染,適量使用退熱藥的治療方案,即:在發病第1d使用大連三儀動物保健品廠生產的干擾素和轉移因子混合肌注、第2d和第3d用排疫肽和轉移因子混合肌注,食欲廢絕的豬同時肌注頭孢曲松、頭孢噻呋、氟苯尼考、長效土霉素或磺胺六甲氧中的一種抗生素及氨基比林或柴胡注射液,注射時必須頭頭豬更換針尖,有食欲豬在飼料中添加廣東高山動物藥品廠生產的諾喉丹及上述幾種抗生素中的一種,連用5d,取得了較好的控制效果。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