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養殖業系統若要是可持續的,良好的健康狀態和環境是必不可少的。總結過去階段性的豬疫病發病情況包括慢性豬瘟(HCV)、 偽狂犬(PRV), “藍耳病”(PRRS)、豬圓環病毒2型(PMWS)、無名高熱等疫病,在不同程度給養豬業帶來了重創。隨著社會的發展,在我們關心人類自身健康的同時,也一定要關注與我們衣食住行息息相關的動物健康。尤其是近期豬疾病的爆發和對食品安全帶來的影響,這種影響將越來越突出,畜牧業生產每年12-15%的增長速度和消費者對肉類、奶產品的需求的增加預計還將持續相當長的時間,作為為人類肉食提供絕對比例的養豬業,為人們提供安全可靠、高質量的肉類產品的過程中最主要的限制因素則是病的問題也就是動物健康問題。
動物健康,包括動物的生存環境、福利待遇和疾病防治狀況。本文僅就如何在規模養豬生產中控制疫病保護豬只健康進行分析和思考。
一、環境與密度控制
目前規模經營養豬生產在我國已得到了極大的推廣和發展,在這種人工創造的設施環境條件下進行的集約式和工廠化的養豬業,大大地提高了養豬業的生產效率,但它是在人為控制和保護下進行的高效養豬業生產活動,不十分考慮動物的福利和這種環境對動物健康的影響。尤其在農業產業化的大背景下所產生的眾多養殖小區,這種生產密度和環境對動物疫病的控制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除嚴格環境消毒和凈化外在布局養豬小區時應適度調整單位面積的養豬密度和養殖總量,引入健康種豬,同時在規模豬場的養豬生產中嚴格全進全出的管理制度,合理安排生產,做到均衡生產。
二、疫病的監測與防控
完善疫病的監測與防控體系,形成制度化。對于養豬生產者來說防重于治幾乎是避免疫病所帶來損失的唯一和重要手段,即使是目前養豬業最為關注的豬無名高熱也是易防不易治,根據權威疫病防治專家對該病的介紹這種伴隨高熱癥狀的傳染性豬病是多種病原共同參與后再繼發感染的一種疾病,目前對該病的防控也主要采取加強防疫管理和改善豬的生活條件,從環境、營養、保健等多方面綜合提高。對于豬的疫病的防控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首先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不論在疫情嚴重和不嚴重的情況下都要堅持定期的采樣和監測,努力提高監測率,在設備和設施上進行必要的投入,這樣將防患與未然。
三、藥品與獸醫管理
在養豬生產中,藥品和獸醫管理是保護豬只健康的重要環節。在保護豬只健康的過程中,我們覺得獸醫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不是因為獸醫在給豬只治病,而是獸醫擔負著一個養豬生產單位的防疫安全和豬群健康的職責,如何嚴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如何嚴格用藥標準,減少豬的耐藥性,提高豬的免疫力的整齊度,抑制病毒的變異,這都是獸醫和養豬生產管理者要考慮的一個是長遠的問題。綜合近年來陸續階段性的豬發病情況,大部分都是混合感染和繼發感染,其中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就是豬場防疫的確實性和藥品的有效性。在今年發生的豬無名高熱疫病中,據報道通過實驗室監測也沒有發現新的特異病毒,這就要求養豬場在做好日常消毒防疫的過程中要加強生物制品的管理,特別是疫苗類制劑,避免因為儲存、運輸過程中出現的失誤,導致免疫失敗,尤其在PRRSV、無名高熱等疾病感染后,通常會發生免疫失敗的問題,一定要確實免疫,加強監測,以防導致嚴重的豬只病變,保護豬只健康。
四、嚴格法規,加強政府監管力度
近年來,國內外頻繁發生動物疫病,呈現出動物疫病數量大、范圍廣、傳播快、經濟損失嚴重的趨勢。口蹄疫、禽流感、狂犬病等一些危害嚴重的人畜共患病時有發生,對人類健康構成了較大威脅,引發了一系列公共衛生問題,已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作為我們養豬企業,我們當然要同政府一道義不容辭的擔負起這種歷史使命和責任。
做為養豬生產單位除去積極落實各項綜合防控措施,做好強制免疫工作,加強對疫病的監測和凈化外,積極配合執法機關進行的檢疫和防疫監督以及必要的巡視巡察。同時,要提高對突發重大動物疫病應急控制能力,做好應急控制準備工作,嚴格執行疫情管理制度,及時采取措施。作為政府管理部門,應進一步理順獸醫管理體制,依法防治動物疫病,加強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動物防治工作的經費投入,積極引導和幫助養殖企業做好疫病防治工作,提高養殖企業防疫意識和水平。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