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食品添加劑管理應采取“疏堵并濟、督導結合”的方針,除了“嚴管”、“嚴打”,制止違規行為以外,也要“教育”和“引導”,指引企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我國是食品添加劑的生產大國,也是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大國。對此,我國建立了相關的法規、標準體系,對食品添加劑的生產、銷售和使用進行了嚴格的管理和控制。但是,目前我國食品添加劑的使用仍存在一些問題。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后果在短期內雖然比較輕,但長期必然危害消費者的健康,損害我國食品添加劑行業的聲譽并影響食品工業的健康發展。因此,這些問題應該引起政府管理機構、行業和企業的高度重視。筆者認為, 食品添加劑的管理應采取“疏堵并濟、督導結合”的方針,除了“嚴管”、“嚴打”,制止違規行為以外,也要“教育”和“引導”,指引企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修改不合理標準
目前,我國食品添加劑管理法規和標準體系存在三大問題:其一,《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2760)已經跟不上形勢的要求。例如使用范圍、食品分類不夠科學、規范和統一;某些品種使用量的規定不合理;由于多年的增補,企業獲得、查閱、使用標準不方便;溴酸鉀等在國際上已經普遍禁止的品種,也應盡快取消。其二,標準滯后,我國已經批準的1500多種添加劑中,僅有300多種添加劑有國家標準。其三,缺少殘留限量標準及檢測方法。所以,加強食品添加劑管理一定要使標準體系逐漸完善,對已有標準不合理的地方進行修改,對沒有標準、缺少標準的應該盡快制訂。
建立信息平臺
信息透明度較差也是我國食品添加劑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在今后的衛生標準、產品標準、管理辦法的修訂工作中,政府相關部門應增加科學性和透明度,結合我國食品消費的實際,兼顧產業健康發展導向,盡快建立現代化的信息平臺。如建立權威的食品添加劑網站,向廣大企業、消費者提供及時的信息,同時也應建立相關機制主動傾聽企業、專家、消費者的意見。
強化監督力度
各級政府財政應撥專款,加強在中小城市、城鎮,對包括食品添加劑使用情況在內的食品質量安全的監督抽查力度和儀器裝備的配備,特別是要加強對違規使用防腐劑、甜味劑、色素、面粉處理劑的“問題食品”的檢查,充分利用傳媒將抽查結果傳達給消費者。對于那些知法犯法、濫用添加劑、利用添加劑制假售假、以次充好的行為進行堅決的打擊。
提升檢驗方法
目前,許多食品添加劑還缺乏相應的檢測方法,或檢測方法不適應現實的需要。建議衛生、質量技監部門部門、科研機構、食品添加劑生產和使用企業聯合起來,對于重要食品添加劑的檢測進行攻關,以提高科學檢測的水平。在重視殘留量檢測的同時,應該結合我國的膳食結構和習慣,對我國主要使用的添加劑,特別是在傳統食品例如豆制品、調味品、蜜餞、醬腌菜、炒貨以及各種飲料中的使用。按照有關國際組織制定的危險性評估方法,進行安全性評價,并以此作為制定相關標準的基礎。
加強科普宣傳
我國中小型食品加工企業數量眾多,從業人員素質較低,缺乏對食品添加劑相關法規的認識。對此,建議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食品添加劑工業和應用協會、各級行業協會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提高中小企業依法經營的意識,杜絕因為無知而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現象。另一方面,應加強對消費者的科普宣傳,消除對食品添加劑的誤解和恐懼,提高消費者對加工食品的選擇能力,形成科學正確的消費觀念。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