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沙發

樓主 |
發表于 2008-9-21 18:14:46
|
只看該作者
<P><FONT size=4><FONT face=宋體><STRONG>第一部分<BR>不要給下屬尋找借口的機會<BR><BR></STRONG><FONT size=3><FONT face=宋體>(一)想要領導下屬,首先要認清你和下屬各自在工作中的作用 <BR><BR>[關于上司和下屬的關系問題,是每個職場人士都無法回避的首要問題。怎么樣處理好作為領導者的你和下屬之間的關系是個永久性的話題,能和下屬建立彼此互通合作的關系是每個領導者都在苦苦追求的事情。那么,若要處理好與下屬的關系,首先就要認清你和下屬各自在工作中所起的作用。] <BR><BR>作為上司,要深知自己的使命,讓自己的工作井井有條,這樣就避免了下屬渙散的工作情緒,也沒有了不努力工作的理由。簡單的說,上司與下屬間就是管理與執行的關系,但是二者有著同樣的目標,那就是達到企業的理想目標。上司制定工作方案,總體統籌,下屬們執行計劃,在上司帶領下開展工作。領導好你的下屬,將他們的個性都發揮出來,只有這樣,整個企業才呈現出源源不斷的生機和活力。上司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BR><BR>一、 制定規劃的藍圖 <BR><BR>讓下屬們對企業的目標達成共識,讓他們團結協作,這將使下屬們更加團結。樹立一個清晰直觀的發展規劃和前景,便會激發下屬們的信心、熱情和積極性,會使全體成員朝著一個方向共同努力。一個鼓舞人心的發展藍圖,就是茫茫夜空中的那顆北斗星,可以讓下屬們在對企業的目標達成共識的基礎之上,愿意追隨一個可以讓他們信賴的領導,為著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奮斗,而不會有任何退縮的想法。 <BR><BR>二、根據內外環境變化進行改革 <BR><BR>工作中經常會出現“計劃沒有變化快”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再沿用一成不變的計劃,顯然就不能夠適應新形勢和新情況。作為上司,也應該順應市場的變化趨勢,不斷改變發展目標和策略,以變應變,不斷調整管理方式,以適應企業內外環境的劇烈變化,在保持企業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的同時,又要不斷實施變革,勇于冒險,直面挑戰,敢于吃螃蟹,有了符合現實情況的計劃和策略,下屬們也會隨之改善自己的工作方式,以適應你的改革措施。 <BR><BR>三、以身作則為企業創造價值。 <BR><BR>對于上司,今后越來越重要的責任和任務,就是帶領手下的下屬們,為企業創造最大價值。這就要求領導者必須是某一行業或領域的專家能人,不僅自己能做事,而且能夠為公司創造最大價值。這樣的上司,下屬們才會心服口服,愿意追隨效力,而不會有跳槽的危險,或者也不會有跳槽的想法。要做到這一點,上司必須不斷學習和提高自身素質,并在下屬們中間率先示范,在工作中自己首先做到為公司創造價值,并進而指導和帶領所有員工,共同為企業創造最大價值。 <BR><BR>四、塑造公司文化 <BR><BR>作為領導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要塑造具有凝聚力的公司文化,成為廣大員工團結合作的基礎,使整個公司能夠朝著一個方向前進。不僅如此,還應當使優秀的公司文化滲透進每一個員工的日常行動。讓這種文化的氛圍深入人心,真正讓下屬心甘情愿地和你站在一條戰線上。 <BR><BR>五、傳授管理理念,培養和鍛煉下屬們 <BR><BR>管理一個團隊,是讓人頭疼的事情,因為要統一下屬的前進目標,要尋找一個全體人員都信服并追求的方向才能聚合所有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所以上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通過組建團隊和帶領隊伍,規范他們的行為,這要依靠全體的共同努力來達到目標。一個合格的領導,不僅要保持團隊的穩定性,而且應該讓每個下屬的潛力得到充分挖掘和發揮,盡可能調動每個下屬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帶領和依靠團隊全體的共同努力,來實現戰略目標。通過簡單而粗暴的威脅和命令,雖然也可以讓下屬服從,但是往往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從而使他們失去信心,對你的領導力也失去信任,從而有放棄和你共同追求的理想,尋找各種借口和機會與你對立。所以,要經常與你的下屬溝通,了解下屬內心所想,并對癥下藥,才能贏得對方的信任與支持,心甘情愿地效力和奉獻。通過領導的溝通和協調,使團隊每個成員的潛能和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并使整個團體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管理效果。 <BR><BR>以上這些是作為領導所應具備的任務和能力,體現了以上的作用,領導才能夠真正認識自己的位置,只有真正做到以上這幾點,才能稱得上是一位具有組織、創新和領導能力的優秀領導,也才能為所在公司乃至全社會創造出最大的物質和精神財富。下屬自然找不到借口離開你,也不會輕易找到離開的機會。 </FONT></FONT></FONT></FONT></P>
<P><FONT size=4><FONT face=宋體>二)尊重下屬,會贏得他們的擁戴 <BR><BR><FONT size=2></FONT></FONT><FONT face=宋體 size=3>[尊重下屬們,獲得他們的擁護和愛戴;同樣,尊重他們,你會贏得更多的下屬] <BR><BR>1949年,37歲的大衛帕卡德參加了一次美國商界領袖們的聚會。與會者就如何追逐公司利潤侃侃而談,但帕卡德不以為然,他在發言中說:“一家公司有比為股東掙錢更崇高的責任,我們應該對員工負責,應該承認他們的尊嚴?!迸量ǖ略谠炀凸韫染穹矫娴呢暙I,恐怕超過了任何CEO。就像希臘的民主遺產一樣,他的尊重并欣賞每一個人的態度,對周圍人和企業的影響至深至遠。正是創始人帕卡德這種尊重別人的思想和精神,締造出了今天惠普(HP)這個產業帝國。 <BR><BR>我們總是埋怨身邊沒有人才,找不到人才,或者總是嘆息人才的流失,這是什么造成的呢?是否我們自身存在某種缺陷呢?因此,只有加強自身的修養,提高吸收人才的素質,創建使他們滿意的工作環境,才能使身邊人才濟濟。而要做到這一點,管理者首先要從“尊重”開始,對人才做到尊重、尊重、再尊重。 <BR><BR>“尊重”這個詞聽起來、說起來容易,做到卻很難?!白鹬亍笔且环N很高的修養,是由里而外透射的人格,而這種人格是需要修煉積累的,這也成為衡量一個成功人士的標準。 <BR><BR>一個成功的人一定是有修養的人,是值得別人交往和追隨的人?!白鹬亍苯o企業帶來的好處是多方面的:員工消極對待工作,尋找借口不工作,其實并非因為其他過多的原因,很重要一點是工作氛圍,特別是對于高素質人才,更需要創造一種相互理解、輕松和諧的氣氛,而管理者就是這個氣氛的締造者。只有這樣,下屬們才會乖乖的在你的領導下進行分工合作,你才會帶領出一支優秀的團隊。 <BR><BR>(三)尊重下屬要從哪些方面做起 <BR><BR>下屬們會很輕易的失去對你的信任和敬佩,如果你不注意,一旦讓他們占了上風,你就會變的非常被動。一旦讓他們找好了借口,你就會失去一個企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核心力量-人力。<BR><BR>我在與許多管理者的接觸中了解到,大家都希望能夠學到更多的管理人的技巧,其實這并不是主要的,這會使員工感到你過于有手段。從實質上分析,管理者的人格魅力較之管理技能更為重要,這里更多涉及的是觀念認識上的問題。具備一個正確并客觀的待人方法,才能以正確的心態應對企業所面臨的各項挑戰。尊重人才也是塑造管理者人格魅力的有效手段,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BR><BR>一、 下屬們是你的合作者。我覺得企業是由大家組合而成,企業的所有者、管理者與員工,大家應該是平等的,在工作上只是扮演的角色不同而已,離開誰都難以成事,因此,下屬們—我們的工作伙伴,我們應以“同事”來稱呼他們,這不僅僅是稱謂的問題,更重要是尊重的問題。 <BR><BR>二、 隨時肯定下屬們的成績。下屬在工作中,偶爾會出一些小問題,如果采取嚴厲責備的態度,就會造成雙方的對立,員工從心里上受了委屈,對立的情緒很難消除,在今后的工作中心理上就有了排斥情緒。對下屬沒有了起碼的尊重,你和他們的關系就只有命令和無奈的接受,充滿火藥味的工作關系遲早會爆發危機。 <BR><BR>三、 給下屬們自己的時間。我注意到在許多公司里,大家下班后都不愿很快離開,有些人即使下班后沒有事做也要在辦公室里多留一會。我認為當自己一天的工作沒有完成是應該留下來做完,但沒有事情也留在辦公室里,表現出一種以公司為家的樣子,是和老板的喜好有關。其實,不要一味地要求員工有著同等的工作熱情,老板總是希望員工們加班(因為老板就是這樣),希望員工晚上帶工作回家做(因為老板就是這樣),還希望員工可以為了工作犧牲家庭(因為老板就是這樣),甚至希望員工能將工作視為生命的重心(因為老板都是這樣)。是的,身為管理者當然要以身作則,樹立典范,但是不要忘了,以身作則并不代表要以此暗示員工,要求他們做到你所“示范”的每一項事務。大部分員工都希望享受工作,有高度的工作效率及貢獻,能力受到肯定,得到應得的薪水;而下班之后他們也可以暫時忘掉工作,享受家庭的溫馨,與三五好友聊天,參與某些活動,他們不希望一天24小時時時掛念著工作。我想我們應該尊重員工這個人性的需求,在下班后要求員工工作上的事項盡可能避免。員工自然不會找借口拖延時間,也同樣在你為他們創造的寬松的環境中盡快完成工作,相反會提高效率。 <BR><BR>四、 尊重和包含差異。在我們的工作場所,總是充滿形形色色的人,即有各種背景的人、有各種性格的人、有不同生活經驗的人,我們要尊重個別的差異和不同并要找出共同點。一個好的企業文化是能包含不同個性,塑造共同價值觀的。人人生而不同,但對我們工作都會有獨特的貢獻,切不可只用一種人,用一種方法來做事,身為管理者的你要學習用不同的方式管理不同的人。要承認人的最大特點是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克服自己的偏見,這樣才能使公司更和諧,也更具效率。 <BR><BR>五、尊重下屬的不同意見。管理者不愿聽取下屬的意見,大致原因是認為下屬能力不足,意見不具備參考價值,這實際上是個誤區。下屬能力較你弱或許是事實,但并非他們的每個意見都不高明,有些意見可能對方案有補充作用,或者可以通過這些意見本身了解下級在執行中會有什么心態及要求。總之,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有必要認真傾聽不同意見,因為一個人考慮問題不可能十全十美,況且,就怎樣做成一件事來說也很少有標準答案,我們要的是結果,如果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完成一個任務,這不是很開心的一件事嗎? <BR><BR>六、 尊重下屬的選擇。員工有選擇工作的自由,不可將員工的辭職視為背叛于你,氣憤過后千萬不能在你的心中留下任何不好的印象,這會在今后的工作中對你的下屬產生不信任的態度。員工辭職本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情,也許是你的企業的目標和員工個人的發展目標想悖,也許是員工個人價值趨向的改變,你都不能過多的去強求他們和戴上有色眼鏡。員工選擇了來公司工作,那么幫助他們個人成長就是我們應盡的義務;切不可把員工的成長當成我們給予他們機會的某種結果,并要求員工不斷地給予回報,這會讓你在人格上不尊重他們,認為他們應該為你工作,或者他們應該全部聽從于你。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接受員工的選擇,對員工的離職完全可以做到“人走茶不涼”。下屬的辭職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我們應該正視這個問題,同時也可以發現自己身上的不足,這為你在今后的工作中也提供了借鑒,你可以因此而調整自己的領導方式,而管理者是否有雅量可以從對待離職員工的態度中去發現。 <BR><BR>一個企業能走多遠取決于管理者的素質到了何種水平,下屬們得到了更多的空間和尊重,就會塌實工作,不會找借口和理由逃脫工作和責任。在企業管理中,我們要本著愛心去經營企業,以積極的心態、平等的態度、關愛的語言與員工交流,創造優良的企業氛圍,而這些要求我們必須學會對人才“尊重、尊重、再尊重”。 <BR><BR>另外,尊重下屬們還有一層含義,那就是對待下屬就象對待自己一樣。 <BR><BR>仔細想想,為什么我們能夠輕而易舉地原諒一個陌生人的過失,卻對自己的下屬的過失耿耿于懷呢?以前總是認為員工太懶惰,太缺乏主動性。其實,什么都沒有改變,改變的是看待問題的方式。其實,借口是員工自己找到的,但是我們是否給了他們找到借口的機會呢? <BR><BR>成功守則中最偉大的一條定律——待人如己,也就是凡事為他人著想,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思考。當你是一名下屬時,應該多考慮老板的難處,給老板多一些同情和理解;當自己成 為一名老板時,則需要多考慮下屬的利益,多一些支持和鼓勵。 <BR><BR>這條黃金定律不僅僅是一種道德法則,它還是一種動力,推動整個工作環境的改善。當 你試著待人如己,多替下屬著想時,你身上就會散發出一種善意,影響和感染包括下屬在內的周圍的人。這種善意最終會回饋到你自己身上,如果今天你從下屬那里得到一份理解,很可能就是以前你在與人相處時遵守這條黃金定律所產生的連鎖反應。 <BR><BR>經營管理一家公司是件復雜的工作,會面臨種種煩瑣的問題。來自客戶、來自公司內部 巨大的壓力,隨時隨地都會影響你的情緒。因此,首先我們需要用對待普通人的態度來對待上司和周圍的人,不僅如此,我們更應該同情那些努力去執行工作的下屬們。 <BR><BR>因此,做上司的應該多反思自己的缺陷,給予下屬們更多的同情和理解,這樣會贏得更多下屬的擁護和支持,自然就不會發生辭職的可能了。 </FONT><BR></FONT></P>
<P><FONT size=4>(四)主動權在下屬手中掌握</FONT><FONT size=3> </FONT><BR><BR><FONT size=3>[合理調配下屬的工作量,使他們有事可做。事事過問,往往讓下屬認為上司太不相信自己。給下屬一些“自留地”,讓他們能夠在權限之中有相對自由。激發下屬的工作熱情,去探尋更廣闊的工作空間,就不會對工作有過多的不滿,自然找不到借口推脫。當然,風箏線在你手里。] <BR><BR>現在一些企業的管理出現了奇怪的現象,管理者越來越忙,往往從早忙到晚,節假日也不休息。而員工的責任心好象越來越差,缺乏工作激情,整個企業的工作效率日漸低下。人員流動速度加快,下屬們各個人心渙散,都想再次尋找新的機會。這種現象發生后,領導們有沒有考慮過,當自己忙不過來的時候,是不是做了許多下屬該做的事情。主管不是千里馬,而是千里馬的教練,應該給下屬發展的空間,讓其縱橫馳騁。 <BR><BR>諾基亞現任CEO、創造了企業連續十年高速增長的奧利拉先生2002年在CCTV《對話》節目中,很自信地述說了自己取得成功的三個原則,其中第一個就是給員工以最大的發展空間。這個空間,是員工得以充分展現自己才華的空間,是獨立負責完成某件事的空間,是自我想像并得以實現結果的空間。無獨有偶,美國通用前CEO韋爾奇談到他的領導方法時也說:“我的工作是為最優秀的職員提供最廣闊的機會,同時將資金作最合理的分配,投入到最合適的地方去。這就是全部——傳達思想,分配資源,然后讓開道路?!?<BR><BR>58歲的洛根則把時代公司打造成一家出版業巨頭,在他的領導下,該部門一直是美國在線時代華納表現最出色的子公司之一。曾與洛根共事的人稱,他喜歡給下屬充分自由的空間,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工作和管理。他們會認為你信任他們,并相信他們可以承擔你布置的任務。 <BR><BR>阿伯拉肖夫在《這是你的船》中說"所謂放權,就是先給組織成員們確定一定的規范,然后讓他們自由發揮。"他之所以能夠放心地放權給下屬,是他已經在這個士兵團體內樹立了一個很好的信用額度,無論是阿伯拉肖夫與下屬,還是下屬與下屬之間,都獲得了一種信用默契,阿伯拉肖夫的做法是:"當一項決策可能會傷害甚至殺害一個人、浪費納稅人的錢或是對軍艦造成損害的時候,我就必須親自過問。除此之外,在自己的工作領域之內,水兵可以根據情況自己做出決策。即使他們的決策是錯誤的,我也會支持他們-我只是希望他們能夠從自己的錯誤中吸取教訓。后來的結果證明,被賦予的責任越多,他們學到的東西也就越多。"相對于企業來說,管理階層能像阿伯拉肖夫這樣敢于放權的不多,畢竟企業的領導權是掌握在少數管理者手中,多數管理者的做法是下達一項決策,員工只需去做去執行,而不必過問政策決策制定得是否真的完全適合,很少去了解員工對此的想法,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員工工作的機動性。相比較,阿伯拉肖夫在行使自己的管理職權的同時,懂得把一部分空間留給下屬,聽取下屬的意見,以彌補自己管理上一些兼顧不到的地方。 <BR><BR>(五)科學地給下屬們自由的空間 <BR><BR>[給下屬們自由的空間,也是一個“度”的問題。給予他們自由的權利,會使他們發揮自由的天性,而不會在你的管制下有任何“造反”的可能。這同樣是如何進行有效授權的問題,也是擺在眾多管理者面前一個突出的難題。 ] <BR><BR>給下屬們自由的權限多少為科學呢? <BR><BR>給予他們80%的權利 <BR><BR>通過對自己的工作盤點,我們可以發現,80%的工作都是可以授權的。下屬們只需做事關企業命運和前途的20%的工作即可。具體包括:企業戰略決策、重要目標下達等。其他可以授權的80%的工作主要有:日常事務性工作、具體業務工作、專業技術性工作等等。因此,作為上司,必須對自己的職位職責有一個明確,按照責任大小把工作分類排隊,自己只做最重要的工作就行了,其他的都可以給下屬們,讓他們自由支配時間。不過,需要著重說明的是:無論自由到何種程度,有一種東西你是無法下放的,那就是責任。如果管理者把責任都下放的話,那只能說他是退位而不是放權。領導者在此常犯的錯誤就是:他以為責任同權利一起交給下屬了,一旦工作中出現了問題,便落到無法收拾的地步。 <BR><BR>根據下屬的能力適當放權 <BR><BR>根據下屬的個性進行放權,是得以成功的關鍵。對待下屬,以功授權,以資歷授權則會貽誤大事。企業可以通過素質測評、觀察、訪談等方法對下屬能力進行排序。比如,不定時交給下屬們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同時給他們相當的工作支持,上司這是希望每個下屬都能發揮他們的個性。不過讓其自由發揮,上司此時還需握住韁繩,別讓其跑偏軌道。 <BR><BR>(六)發揮下屬們的天性,讓他們行動起來 <BR><BR>坦誠地說,我所看到的許多年輕人,大多是茫然的。他們每天在茫然中上班、下班,到了固定的日子領回自己的薪水,高興一番或者抱怨一番之后,仍然茫然地去上班、下班……他們從不思索關于工作的問題:什么是工作?工作是為什么?可以想象,這樣的年輕人,他們只是被動地應付工作,為了工作而工作,他們不可能在工作中投入自己全部的熱情和智慧。他們只是在機械地完成任務,而不是去創造性地、自動自發地工作。 <BR><BR>我們沒有想到,我們固然是踩著時間的尾巴準時上下班的,可是,我們的工作很可能是死氣沉沉的、被動的。當我們的工作依然被無意識所支配的時候,很難說我們對工作的熱情、智慧、信仰、創造力被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了,也很難說我們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我們只不過是在“過日子”或者“混日子”罷了!<BR><BR>其實,工作是一個包涵了諸多智慧、熱情、信仰、想象和創造力的詞匯。卓有成效和積極主動的人,他們總是在工作中付出雙倍甚至更多的智慧、熱情、信仰、想象和創造力,而失敗者和消極被動的人,卻將這些深深地埋藏起來,他們有的只是逃避、指責和抱怨,并成天想著找任何借口逃避工作。 <BR><BR>工作首先是一個態度問題,是一種發自肺腑的愿望,一種對工作的真愛。工作需要熱情和行動,工作需要努力和勤奮,工作需要一種積極主動、自動自發的精神。只有以這樣的態度對待工作,我們才可能獲得工作所給予的更多的獎賞。 <BR><BR>應該明白,那些每天早出晚歸的人不一定是認真工作的人,那些每天忙忙碌碌的人不一定是優秀地完成了工作的人,那些每天按時打卡、準時出現在辦公室的人不一定是盡職盡責的人。對他們來說,每天的工作可能是一個借口,一種負擔、一種逃避,他們并沒有做到工作所要求的那么多、那么好。對每一個企業和老板而言,他們需要的決不是那種僅僅遵守紀律、循規蹈矩,卻缺乏熱情和責任感,不能夠積極主動、自動自發工作的員工。 <BR><BR>工作不是一個關于干什么事和得什么報酬的問題,而是一個關于生命的問題。工作就是自動自發,工作就是付出努力。正是為了成就什么或獲得什么,我們才專注于什么,并在那個方面付出精力。從這個本質的方面說,工作不是我們為了謀生才去做的事,而是我們用生命去做的事! <BR><BR>成功取決于態度,成功也是一個長期努力積累的過程,沒有誰是一夜成名的。所謂的主動,指的是隨時準備把握機會,展現超乎他人要求的工作表現,以及擁有“為了完成任務,必要時不惜打破常規”的智慧和判斷力。知道自己工作的意義和責任,并永遠保持一種自動自發的工作態度,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是那些成就大業之人和凡事得過且過之人的最根本區別。 <BR><BR>明白了這個道理,并以這樣的眼光來重新審視我們的工作,工作就不再成為一種負擔,既使是最平凡的工作也會變得意義非凡。在各種各樣的工作中,當我們發現那些需要做的事情——哪怕并不是份內的事的時候,也就意味著我們發現了超越他人的機會。因為在自動自發地工作的背后,需要你付出的是比別人多得多的智慧、熱情、責任、想象和創造力。這時,借口就會變的多么蒼白無力,而沒有任何的市場。</FONT></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