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水產工作者,我們有責任來考慮我們未來水產養殖的發展方向,我們的出路在哪里?
借鑒國內其他先進養殖業的發展經驗和國外水產的發展狀況,我們應該怎樣來改變現在這種“非可持續發展”的做法,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把我們的水產養殖業拉回到正確的發展軌道上來,我所要進行的是一場水產養殖業的“撥亂反正”。
有鑒于此,我先提出幾個問題,在尋找問題的答案的過程中,我們很自然的會發現我們的失誤在哪里?我們應該轉變觀念,找到出路。
- 1、節約型社會、和諧社會我們是不是應該倡導“精細化水產養殖”方案的實施?
- 2、科學研究的目的是什么?科學研究在人們的心目中應該是本著什么目的來進行的?應該是豐富人們的餐桌,提高人們生活水平。而我們現在看到的、聽到的科研到底是不是這些呢?研究不是為了某些人出名,為了拿課題而拿課題,為了研究而研究,不是為了某些獲取利益的幌子。
- 3、現在人們需要的是什么呢?是更多數量的肉、蛋、奶、魚,是人均的攝入量,而不是市場上有多少養殖品種,每年新開發很多名貴新品種,價格很高,可是普通老百姓消費不起,這對于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作用嗎?普通老百姓連最便宜的攝入量都不能滿足,品種多了有什么用?
- 4、我們是不是應該選擇幾種適合規?;B殖,具有一定養殖效益的海水淡水種類加以大力推廣,加大研究開發,滿足人們生活需要之后,再根據需要研究和發展其它品種?如同畜禽養殖的發展一樣,只有豬、雞、鴨這幾個品種,可是照樣把養殖業發展的紅紅火火,大大地豐富了人們的肉蛋攝入量,但是就人均水平來說,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差得很遠呢,這難道不是水產養殖可以借鑒的?
- 5、有沒有人統計一下,現在國內水產品有多少養殖品種?又有幾個品種是研究成熟的?其營養需求有幾種是徹底研究清楚的?營養研究是否達到了“精細化”?各生長階段的需求是否真實,劃分各營養階段是否有科學的依據?各種研究的標準是否統一?是否具有可比性和重復性?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反思的。
- 6、我們是否應該成立各養殖品種的養殖協會?平衡和調節各地區養殖面積和養殖品種,不至于一窩蜂的養殖同一個品種,導致價格降低,嚴重降低養殖效益。這樣的話,就不至于造成養什么什么不值錢,養什么什么就發病的問題了。同時還可以傳播先進的養殖技術,加大談判的籌碼,提高抵抗風險的能力。
- 7、我們是否可以統計國內養殖品種數目及其所占的比重,對比世界上水產養殖發達國家,找出我們的差距和不足?政府有沒有人去做?我們的企業有沒有去做?我們的協會是否也可以去做?
- 8、我們的水產品后加工水平如何?我們有沒有找到或去開發適合后加工,附加值高的水產品中去養殖?我們應該怎樣去提高水產品的后加工工藝?
- 9、我們是不是應該控制無序發展?這個問題已經暴露很多年了,我們有沒有找到很好地解決辦法?
- 10、我們是否應該嚴把食品安全關?我們有沒有好的措施?我們是不是可以學習巴西的肉雞生產,出口跟內銷的產品和養殖實行不同的標準?
- 11、是否應該嚴肅學術造假和學術腐?。课覀兊漠a、學、研是否有機的結合起來了?
- 12、我們應該怎樣開發新的養殖品種?不要以為你開發出了個新養殖品種了不起,其實在現在這種技術水平下,開發什么就是糟蹋什么,等我們把什么品種都開發了,都糟蹋了,我們的子孫后代還養什么?你將是歷史的罪人!還需要考慮的一點是,由于無序引進新品種,生態入侵造成的危害正在一步步逼近我們。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反思嗎?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