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過后養豬業發展將更加理性
論是個人成長還是生豬市場或是其它的行業的發展中,在每一次遭受重創后都會對自己、企業、行業作一檢討和修正,減少今后的過失和損失。
一、風暴來襲
2004年到2005年在生豬市場價格巔峰時刻,人們的養豬熱情飽滿、信心十足,母豬、生豬存欄大增,但是高致病性藍耳病、豬鏈球菌悄然造訪,對我國乃至世界養豬業都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影響。
疫情撲面而來、場場閉戶,消費者恐慌食品安全、生產者揮淚弒豬葬豬、國內生豬市場一片狼藉。很多養殖場紛紛下馬,散養戶誓別養豬,我國歷來占市場供應大比例的散養戶逐漸退出,2005年9月后國內母豬、生豬存欄量驟然減少,但是在官方數據(2005、2006年)中我們看到的仍然是持續增長的態勢,疑惑!
伴隨生豬存欄降低,一個新的周期必然到來。
供小于求、疫病穩定、政策支持,生豬生產逐漸恢復,2007年價格的不斷攀升,刺激了母豬、生豬的補欄,2008年4月母豬存欄達到生產平衡點,國內國際飼料價格的“漲升”響起,仔豬更是如金豬般寶貝,價格創歷史性新高,疫病風險依然存在,同時養豬生產中的諸如人員工資、設備等各項成本均有所增加,養豬轉瞬間成了富人才能玩得游戲,不少房地產商、礦業場主等紛紛挽起胳膊拎起了養豬大勺。
然而依然是養豬熱情高漲時,由于母豬、生豬補欄嚴重超過平衡點,供大于求,金融危機潤物于無聲,生豬市場價格再度回落,節前稍有回漲,那也是海市蜃樓,2009年對于養豬業的考驗仍然嚴峻,堪比2005年。專家及部分企業預計,2009年的生豬生豬市場不出大的意外情況下,低迷期將持續到9、10月份,而天氣漸涼時市場會有所升溫。
二、2009年養豬注意
牛年的夏季是養豬業的冬天,著實應該多加保暖,應該現在開始準備防護衣。
1、整合豬群
母豬補欄指數的變化是2008年、2009年生豬存欄結構變化的源頭。2008年5月后生豬價格的持續走跌,使得母豬補欄積極性有所降溫,很多養殖者保持觀望態度,但是存欄過多已經是事實,那么面對這種狀況生產者現在應該作的就是去糟留精,調整種群結構,導入外血,深入育種,不盲目擴張,蓄勢待發。
2、環境控制
疫病是影響養豬生產非常嚴重的,甚至是致命的。疾病的多發造成豬只體質下降甚至死亡,增加了防疫、治療的醫藥成本和豬只損失。因此,在此豬市低迷時更加不能忽視豬場的衛生防疫,確保生物安全。
3、價格預警
根據生豬生產周期和市場規律,自己學會測算。從補充后備母豬到母豬所產第一窩豬育肥上市,至少需要:4個月體成熟+妊娠期114天+150天出欄,共12個月的時間。
三、養豬業今后發展理性化
養豬市場經歷了幾次大的波動,仔細分析下,我們也不難看出,養豬業正向著良性發展的方向努力。
1、政策支持
2007年至2008年國家相繼出臺20多個政策通知等,鼓勵生豬生產,雖然國家各項政策的出臺總是存在滯后性或者缺乏對市場長期預測,但是總的看來國家對于養豬的關注度卻大有提高,在宏觀調控和積極引導方面也越來越突顯作用。
但很多事情上^***也是不做為,今后工作中希望除多走訪統計,更需真正傾聽不同階層的養殖者的心聲、建議,組織行業專家共同探討。
2、養豬觀念更新、意識提高
落后的傳統養殖必然制約養豬業的發展,在利益的追求下、疫病風險不斷增加,不論是養殖戶還是規模養殖場的整體水平都有所提高,對于環境控制的認識都有了更深一步的體會,糟糕的養豬環境不但是對于社會環境的破壞,同時也是對豬場安全防疫的更大的挑戰;合理的糞污處理和循環利用,不僅減少環境污染也可相對增創效益;養殖者飼料營養應用的知識也有所豐富,對于今后營養增強免疫理念的普及將起到很大作用。
3、規模養殖比重增加、產業化進程加快
由于我國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較大比重,以及我國養豬業的整體水平所決定,2005年以前養豬業仍然是散養戶決定市場,但是隨著市場經濟變化速度加快,各種因素已經導致個體或者小規模養殖承受不起養豬所帶來的風險,比重逐漸減少,至2008年8月我國散養戶的比重已經低于50%,規模養殖日益壯大。
規模養豬場在生產技術、防疫能力、種豬性能等方面均具有較強的優勢,同時對生產有較強的計劃性和原則性,對市場行情有一定的預見性和風險抗御性。
養豬市場的風險存在于各個環節,但是尤其以生豬生產風險最大,平衡收支、防御風險產業化、集團化成為養豬業發展的必然,步伐越來越大。
4、市場把握能力增強
雖然在價格低谷期仍有卸磨殺驢者,在價格高峰期仍然會有跟風而上的,但在作出決策前他們所考慮才的會細致,但生豬市場三年一周期的規律的形成已經被更多的養豬人熟知和應用到生產計劃中,而且也會根據生豬、飼料原料市場變化和國際形勢變化作出反應。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