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感悟:沒有人不可替代 你在公司里的地位就像地鐵里的座位一樣,只要一離開,馬上就會有遞補上來。
遠遠供大于求的社會,生存的嚴峻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緊迫。
世界上到處都是有才華的窮人,沒有人不可替代。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切莫得過且過。沒有危機意識,只能被淘汰。不要自心為是、不要盲目樂觀、不要自欺欺人。需要提高能力、需要勝任崗位、需要危機意識。珍惜當下擁的機會,拒絕職場惡習,提高勝任力。提升我們的價值,改變我們的命運。
一:危機離你有多遠
進入21世紀,物質生活的空前繁榮使我們欣喜不已,但與此同時,有一種危機也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我們處在人口增長的高峰時期,社會對商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多,然而,科技的高度發達卻使得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所以,在人口增長的同時,社會對勞動力的需求并沒有同步增加,這就意味著許多人無法通過就業的形式來獲取生活必需的報酬。
這種危機正在全球蔓延,身處于這個空前繁榮的社會里,每個成年人都可以感受到其壓力。
然而,在職場中總還是能夠找到那么一批人,他們天真地認為,只要手中握著各類文憑和證書,就可以輕松地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并能夠安安穩穩地吃上一輩子安生飯。能夠意識到“文憑、證書可以幫助你獲得工作,但僅僅是一份工作而已”的員工并不太多。
還記得前些年“網絡泡沫”破滅時的情景嗎?
前幾年,由于各種媒體近乎盲目地爆炒網絡經濟,一大批熱血青年認定,只要投身于電子商務就能成為富翁,于是為了七八千甚至上萬元的月薪,他們便一擁而上。是的,在這個浪潮中,有很多人淘到了一些金子,但真正清醒地認識到網絡經濟實質的人并不多,能夠意識到網絡經濟危機并全身而退的只有極少數。直到今天,人們一談到網絡經濟,一聽到某人從事IT業,還會非常羨慕。他們都對IT業裁員成風、上市公司股票暴跌、一些大型網站被迫關張等預示危機的現象熟視無睹。
當有人問一位網絡界人士是否感覺到IT業的危機時,他回答說:“IT業是朝陽產業,不可能有危機。”
在經歷了那一場風暴后,今天的IT產業變得成熟、理智了,但卻有許多人為此而付出了代價,尤其那些盲目跟風的職員們,一場行業的“洗牌”使他們進退失據。
這種危機存在于每一個行業,遺憾的是,大多數員工都感覺不到危機的存在,他們為眼前的好光景所陶醉,工作中不求上進,以為搶占了先機就可以從此高枕無憂。
那么,究竟什么是職業危機呢?
簡單來說,當為能不能獲得一份工作而操心時,我們就正遭遇職業危機;當為自己的工作得不到成就感,在相對穩定的工作環境里不知何去何從時,我們就處于職業危機中。
任何人都會面臨職業危機,即使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也有被別人取代的可能。或許,整體而言,某一行業是朝陽產業,但大多數從業者都知道,任何行業都會有被淘汰者。因此,只有時刻具有危機意識才能獲得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
2003年初,針對跨國公司的高層進行過這樣一項調查:如果他們可以在一夜之間將公司中的所有“無用”的員工都裁掉,那么他們會裁掉多少?結果表明,這一比例在60%~90%。
這么高的比例意味著什么?還有人覺得自己在行業或企業里扮演著舉足重輕、不可替代的角色嗎?
有些員工可能為一時的榮耀而固步自封,殊不知,在高速發展的社會環境里,今天你還是老板跟前的“紅人”,明天你就有可能要加入到求職大軍的行列里去了。職場的成功,不在于我們過去曾經取得了多么令人羨慕的成績,而在于我們是否能夠獲得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而職業生涯的持續發展,靠的是我們的職場競爭力。
競爭是自然界的一個普遍規律,它也存在于職場之中。因為只有競爭才能使行業進步,只有出現危機,我們才會迫使自己進步,以適應大環境的前進步伐。
關注一下競爭對手的工作情況,看看他們是怎樣努力提高自己以避免失業的。這樣,我們就會有緊迫感,就會崩緊神經、早做準備、多做準備,以免等到危機真的降臨時手忙腳亂、不知所措。
我們必須正視危機,大到就業問題、職業前景、行業危機,小到薪資多寡、工作壓力、人際糾紛等,我們必須通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去解決。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