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迎風飛揚
——飼料行業在世界金融危機中的藍海思維
胡運芳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冰天雪地,猶有花枝俏,涌動著滾滾春潮。穿過全球金融危機的“危險”迷霧,我國飼料行業的機遇何在?
一、政策支持
自美國次貸危機演變成世界金融危機,中共中央及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救市。2008年10月26日,在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記者招待會上,溫總理表示:為應對這場金融危機,我們應做的可概括六個字,那就是信心、合作、責任。2008年11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又推出十大措施,4萬億資金,擴大內需。2009年中央一號文件《國務院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第7條明確指出:“加快發展畜牧水產規模化標準化健康養殖。采取市場預警、儲備調節、增加險種、期貨貿易等措施,穩定發展生豬產業。繼續落實生豬良種補貼和能繁母豬補貼政策,擴大生豬調出大縣獎勵政策實施范圍。繼續落實奶牛良種補貼、優質后備奶牛補貼政策,實施奶牛生產大縣財政獎勵政策,著力扶持企業建設標準化奶站,確保奶源質量。增加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項目投資,加大信貸支持力度,落實養殖用地等政策,加大畜禽水產良種工程實施力度,充實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內容,加快推進動物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建設,落實村級防疫員補助經費。擴大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區(場)建設,繼續實行休漁、禁漁制度,強化增殖放流等水生生物資源養護措施。”為應對金融危機,我國政府4萬億資金擴大內需,大力扶持畜牧水產規模化標準化養殖,終端養殖帶動飼料發展,為我國飼料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政策保證。
湖南某公司在6萬噸預混料、12萬噸全價料的基礎上,實施“100萬頭綠色生豬產業項目”,擴展良種繁育、生豬養殖和加工,以“龍頭企業+基地農戶”形式走出一條終端養殖帶動飼料發展的生豬產業化發展之路。其具體規劃為:建設年出欄100萬頭綠色生豬的“生態型養殖小區”和生豬生態養殖示范場;領辦綠色生豬產業協會,為養殖戶提供一條龍服務;組建養豬工程技術中心,搞好優良品種的引進、擴繁、推廣,研究生豬品種及動物疫病防治、綠色飼料及藥物的新技術,依靠科技促發展;聯合大型肉類加工廠,進行肉類產品的精深加工,實行飼料、養豬、食品產業鏈的健康發展。
二、畜禽消費
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人民已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取消農業稅、農業補貼直補到戶、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九年制義務教育、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等種種惠民政策,極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到07年底,金融機構居民人民幣存款高達17.6萬億,同比增長了36.8%。
“民以食為天”,中華民族是一個非常注重飲食的民族,翻開一本本精美絕倫的菜譜,簡直是一餐色香味俱全、美妙的視覺盛宴;“食色性也”,孔老夫子把食色并舉,成為人們生活的最基本需求;“吃、穿、住、用、行”,“吃飯穿衣亮家當”,飲食消費是人們日常生活的首要需求。
消費能力來自經濟基礎與對未來生活的信心。金融危機以來,中央政府用4萬億資金擴大內需,確保09年經濟增長8%;大批基建項目的開工,使部分地區的民工又緊張起來;基建又拉動鋼鐵、水泥等基建行業的繁榮,保證了工人的就業安全和經濟收入;“家電下鄉”補貼、農業機械補貼等等使人們對未來又充滿了信心。
內需穩定的同時,部分外貿訂單也拉動了畜禽產品的穩定增長。08年11月27日,首批由諸城外貿有限公司發出的600噸輸歐熟制肉雞食品從青島運往比利時安特衛普,時隔6年,中國禽肉再次打開歐盟市場的大門。08年12月18日,大連韓偉集團的咯咯噠雞蛋重新恢復出口,上午9時,兩個集裝箱的蛋粉和蛋液從韓偉集團旅順生產基地裝車出發,出口到香港和獨聯體國家。
我國畜禽產品消費主要是內需,世界金融危機對畜禽產品影響不大。同時,國內消費影響最大的是股市、汽車和住房等項目的投資,對畜禽產品消費無很大影響。商務部公布,2009年春節黃金周期間,全國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2900億元,同比增長13.8%,充分表明我國民眾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前途充滿信心。
三、養殖形勢
國內強勁的畜禽消費需求及飼料行業一條龍產業鏈經營趨勢,極大刺激著我國畜禽養殖業的高速發展。08年上半年,美國高盛銀行、德意志銀行在我國生豬養殖業攻城略地,一度引起國人的恐慌。08年9月,泰國正大集團與河南延津簽訂建設現代化養殖基地,未來3年,正大將投入4085萬美元,建設一座年出欄10萬頭生豬的現代化養殖場;10月,江蘇農墾又與正大集團簽約合資建立江蘇正大農墾豬業有限公司,雙方用5年時間在農墾沿海農場形成年出欄100萬頭生豬及屠宰加工能力,其中一期工程投資1.43億人民幣。新希望集團計劃在3、4年內,投資30-50億元,在湖南郴州、河北寬城、山東海洋等地建成2000萬頭生豬的養殖規模,建立全國最大的生豬產業鏈,全球僅次于美國泰森集團。
2008年11月27日,遼寧清原縣投資1.1億元的得勝禽業有限公司試車開業,日屠宰肉雞8-10萬只,年加工肉雞2400萬只,安排員工800-1000人。同時,還通過“公司+農戶”發展加盟養殖戶3000多戶,解決了6000多名農村剩余勞動力,男員工每天40元、女員工每天30元的工資,讓人們臉上洋溢著春天般的笑容。08年11月29日,鐵騎力士集團投資1.2億元、首期投資400萬元在江西豐城建設的自動化蛋雞養殖小區竣工剪彩儀式隆重舉行。
2008年11月26日,內蒙古政府實行奶農補貼、奶農免稅政策,扶持乳業健康發展。08年11月27日,廣州市除安排3800萬元扶持10個規模養豬場外,還在財政農業專項資金中預留2000萬元扶助新建萬頭豬場。08年12月2日,遼寧省計劃投入4億元資金發展畜禽標準化養殖,目前已建成標準化養殖小區7500個。
政府、企業、農戶聯動,我國畜禽養殖業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四、人才儲備
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以出口為主導的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唐環渤海三角洲的生產加工型企業大量停產倒閉,大批工人下崗失業,約有2000萬民工提前返鄉,與前幾年的“民工荒”形成了強烈對比。同時,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全國各地大學生招聘會場場爆滿,招聘展位前都排起了應聘長龍。研究生年薪8-10萬賣肉、博士生街頭巷尾修車等消息不斷出現在網絡媒體上。某新浪博客為趙本山量身定制了小品《抄底》,東北農民企業家黑土大叔懷揣4萬1人民幣到北京抄底人才,年薪4萬招到清華、北大研究生各1名;這時接到白云大媽從美國打來的遠洋國際長途,聲稱美國的人才更便宜,年薪3萬招到3個華爾街金融精英。讀完小品,令人不禁莞爾,真是黃金有價,人才無價啊!人才抄底,何嘗不是企業招聘人才的大好時機。北京某飼料集團就重拳出擊,其動保部及各省分公司招聘各類人才400多人,以較低的成本為企業發展儲備了大量人才。
五、原料降價
自我國加入WTO以后,飼料原料價格受國際影響較大。前兩年,進口魚粉一度突破萬元大關;去年豆粕價格一路狂奔到每噸4800元,玉米也到了每噸1600多元。世界金融危機發生后,對我國飼料原料確實有一定的影響,但總體上是利好消息。魚粉基本保持在每噸6000元左右,豆粕已降到每噸3000-3300元,玉米在每噸1400元左右。原料價格下降必將促使飼料價格降低,從而降低養殖成本,一定程度上緩解養殖行業微利的困境,降低畜禽產品的價格,拉動民眾終端消費。據有關飼料原料專家預測,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09年飼料原料價格仍會在較低價位震蕩徘徊,飼料企業飽受的原料漲價之困,終于可以得到了緩解。同時,國際石油價格從每桶147美元降到不足40美元,這也將大幅降低飼料企業的運輸成本,從而改善飼料企業的利潤狀況,提升飼料企業的生存競爭能力。
六、企業整合
飼料行業發展30年來,規模化、產業化已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大企業主導行業經濟已經凸顯,中小企業發展艱難甚至淘汰出局不可避免。飼料企業數量06、07連續兩年減少,08年尤為嚴重,現在飼料企業約有15300多家。08年下半年,不斷有飼料企業在網上“求婚”,如南通某飼料企業尋求買家;上海某企業管理咨詢公司首席顧問官在一次行業會議上也坦言,有很多飼料企業托他當“紅娘”尋找“婆家”;中國飼料經濟專業委員會的“1+1”幫扶活動也積極幫助飼料企業聯合發展。世界金融危機無疑會加速飼料企業的優勝劣汰,加快中小企業的出局,也為部分中大飼料企業整合全國優勢資源、發展壯大提供了低成本擴張的大好時機。
七、海外擴張
08年年底,中國飼料工業協會會長白美清先生發表文章指出:中國飼料工業已有30年的行業基礎,有條件的企業可以走出去。白會長認為,從我國國情和世界飼料發展趨勢看,應將產品輸出逐步轉變為資本輸出、技術輸出、管理輸出、品牌輸出。中國面臨資源不足的問題,要考慮今后少出口資源性產品,而在資本、技術、管理、品牌輸出等方面下功夫,特別是我國產品和技術具有先進實用的特點,特別適合發展中國家。如新希望集團、通威集團等企業在越南等東南亞各國的健康發展,都為飼料行業做出了很好的榜樣。
本次世界金融危機也將為我國飼料行業“走出去”提供一個很好的機遇。由于世界金融危機,一些農業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資產將嚴重貶值,大量國際資本又紛紛抽逃回國,必然導致各國政府極力招攬國際資本進入本國,刺激經濟發展,擴大就業規模,盡量降低金融危機對本國經濟的影響。因此,凡有海外擴張計劃,且具備資金實力和國際經營經驗的飼料企業,千萬不要錯過這次千載難逢的良機,走出中國,走向世界!
中國飼料行業在這次世界金融危機中,應樹立“危”中尋“機”的藍海思維,迎風飛揚,完成由蛹化蝶的逆勢跨越!
單位: 華夏方略管理咨詢(北京)有限公司
郵編:100025
電話:15939299616
Q
Q: 994249638
郵箱:hurunfang123@sina.com
胡運芳 于 2009-2-11 15:55 補充以下內容
請胡編指教,不當之處請斧正,拜托了,謝謝!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