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是一個漸進的階段性過程,現階段現代農業的基本特征在于,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轉變,科學化水平不斷提高;由自給半自給向全面商品化轉變,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由傳統生產方式向現代生產方式轉變,集約化水平不斷提高;由以原料產品生產為主向產加銷一體化轉變,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由種養業向融一二三產業于一體的綜合性產業轉變,產業功能不斷拓展。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在策略上應突出抓好“三個體系”建設,著力推進“兩化”,健全完善“一個機制”。
建設“三個體系”
加快構筑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著眼于向農業的深度和廣度進軍,構筑各種資源有效利用、比較利益充分發揮、競爭力明顯增強的高效農業產業體系。一是拓展農業功能和產業領域。突出農業的生態環境維護功能,拓展農業的觀光休閑功能和文化傳承功能,促進農業結構優化、功能轉化。二是促進產業經營規模化。大力發展園藝、養殖等特色優勢農業,繼續推進“一鄉一業”、 “一村一品”,打造農產品產業區產業帶。三是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依托優勢產業和大宗農產品,建設一批帶動力強的大型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逐步構建以特色產業為基礎、優勢產品為主線、產加銷一體化的農產品加工體系。
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市場體系。一是進一步深化農村流通體制改革。大力發展農村超市,盡快建立起農業生產資料供應、日用消費品供應和農產品購銷三大流通網絡。二是進一步加強農業品牌建設。強化農業品牌意識,搞好無公害產品、綠色產品、有機產品認證和原產地認證,培育一批國內外知名的農產品品牌。三是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提高全社會的食品安全水平。
健全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重點加強科技服務、信息服務和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充分發揮教育、科研、農民合作組織、種養殖大戶的作用,構建新型農技推廣體系。加強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建設,促進農民由體力型向技能型、生產型向經營型轉變。健全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增強對“三農”的金融服務。
著力推進“兩化”
著力推進農業產業化。一是以增強輻射帶動能力為重點做大做強龍頭企業。
加快培植一批發展前景好、企業規模大、經濟效益高、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集群。二是以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為重點創新產業化組織形式。三是以完善產業化保障機制為重點提升產業化水平,拓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空間。
著力推進農業國際化。推進農業全方位、高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一是繼續擴大農產品出口。調整優化出口結構,加快出口基地建設,積極發展特色農產品出口和精深加工出口,不斷提高農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二是擴大農業利用外資。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開放促調整促發展。三是擴大農業“走出去”規模。引導有條件的企業到海外發展種植、養殖和農產品加工業,擴大農村勞動力對外輸出。
健全完善“一個機制”
健全完善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現代農業發展機制。一是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科研教育、技術推廣的投入力度,促進現代農業發展。二是建立城鄉統籌的發展機制。進一步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促進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拓展,社會保障向農村覆蓋。三是建立城鄉統籌的管理機制。改革經濟社會管理方式,建立城鄉一體的管理體制和管理機制;統籌城鄉就業,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和就業制度;促進農村勞動力穩定轉移。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