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動物疫病對養殖業生產和人體健康的危害程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將動物疫病分為三類。
一類疫病,是指對人與動物危害嚴重,需要采取緊急、嚴厲的強制預防、控制、撲滅等措施疫病。二類疫病,是指可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需要采取嚴格控制、撲滅等措施防止擴散的疫病。三類疫病,是指常見多發、可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需要控制和凈化的疫病。根據農業部1999年2月12日制定并公布的《一、二、三類動物疫病病種名錄》,一、二、三類動物疫病共計116種,其中一類疫病14種,如禽流感、口蹄疫;二類疫病61種,如炭疽、豬乙型腦炎;三類疫病41種,如馬流感、豬副傷寒。
近年來,我國重大動物疫情形勢總體保持平穩,疫情發生范圍明顯縮小,發生頻率明顯降低,防控工作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動物防疫工作,中央領導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04年以來,連續5年的中央1號文件都對動物防疫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國的動物防疫工作正由疫情發生后的被動應急處置向完善預案、主動防控轉變;由階段性工作安排和要求向規范化、法制化、制度化轉變;由一般性業務指導向政策支持、科技支撐轉變。中央先后制定了免疫補助政策、撲殺補償政策、無害化處理補助政策、村級防疫員補助政策和扶持家禽業發展政策,有力地推動了各項綜合防控措施的落實,對推進防控工作,調動廣大農牧民防疫積極性,維護養殖戶利益,減少疫情損失,發揮了重要作用。
農業部認真貫徹中央確定的“加強領導、密切配合,依靠科學、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斷處置”24字防控方針,采取以免疫為主的綜合防控措施,指導各地加大防控工作力度,有力有序有效地開展防控工作,動物防疫工作扎實有效推進。
一是及早部署全年防控工作。每年,我部都要召開若干次全國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會議,對防控工作進行全面部署。每年年初及時制定下發年度重大動物疫病免疫、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等3個方案,以及防控工作指導意見,對全年防控工作進行細致安排。同時,及時制定下發了防控工作指導性意見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小反芻獸疫、馬流感等18個動物疫病防治技術規范,指導各地科學開展防控工作。
二是切實加大免疫力度。免疫是防控重大動物疫病的關鍵措施,也是近年來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成效的關鍵。根據年度重大動物疫病免疫方案的要求,我部重點抓好全國春秋兩季集中免疫和免疫大檢查。2007年,全國共使用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137億羽份,口蹄疫疫苗18.7億頭份,免疫密度保持在90%以上,抗體合格率超過80%,有效防止了疫情發生。
三是加強疫情監測報告。堅持主動監測與報告核查相結合,隨機抽檢和定點定時持續監測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各級獸醫部門進一步健全疫情監測體系,完善村級防疫員和疫情報告觀察員制度,加強重點地區疫情監測,及時掌握疫情動態。完善省、地(市)、縣、鄉(鎮)、村5級動物疫情報告網絡,進一步明確報告責任,規范報告程序,健全報告機制。及時匯總疫情信息,分析發生疫情風險,完善防控措施。
四是強化應急防控機制。根據防控工作需要,我部每年都及時組織制定節假日和重大公共活動期間重大動物疫病應急預案,修訂應急工作手冊。特別是今年,又組織制定了奧運期間動物衛生與動物產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指導各地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規范應急程序,加強應急隊伍培訓和演練,建立健全應急機制。一旦發生疫情,能夠及時啟動預案,迅速控制和撲滅疫情。自2005年起,我部開始實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定點聯系制度,將全國劃分為6個片區,抽調獸醫局和3個直屬事業單位的專家組成6個定點聯系工作組和2個疫苗監管組。近年來,發生的每一起重大動物疫情,我部定點聯系工作組都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協助和指導地方及時處置。截至6月19日,今年我部已派出71個組244人次,指導各地防控工作;核查群眾疫情舉報36起,及時發現和消除隱患。
五是不斷加大動物衛生監督執法力度。各地進一步強化產地檢疫、屠宰檢疫和公路動物防疫監督檢查站執法力度,加強流通環節檢疫監管,防止疫情跨區域傳播。充分發揮公路動物防疫監督檢查站作用,發現可疑疫情,按規定做好疫情確認和處理工作。嚴格對病死畜禽采取“四不一處理”處置措施,即不準宰殺、不準食用、不準出售、不準轉運,對死亡畜禽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同時,進一步規范活禽市場監管,嚴格執行定期休市消毒制度,對重點活禽市場實行每周定點檢測。推進動物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建設,不斷提高畜產品安全監管水平。加強大中城市活禽交易市場監管,嚴格檢疫監督。
六是加強邊境地區防控。組織邊境省份認真落實各項防堵措施,加大免疫力度,構筑有效免疫屏障;密切關注境外疫情動態,加強疫情監測;繼續推行“五戶聯防”、民兵巡邏等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加大邊境防控力度,加強與有關部門合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強與相鄰各國的邊境管理,加強口岸、非口岸通道管理,限制邊境過牧和互市,防止境外疫情傳入。
七是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及時、準確地向有關國際組織通報疫情信息,積極參加國際和區域禽流感防控會議,提出建立國際禽流感防控合作機制主張和建議,推進國際社會禽流感疫情信息和病毒資源共享。積極加強與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等組織合作,向國際社會公布我國禽流感病毒基因序列信息。2007年,我國成功恢復在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的合法權利,向越南、老撾、朝鮮、非盟、南太平洋島國等國家和地區提供技術和物資援助。加強與港、澳、臺地區有關方面溝通協調。通過國際合作與交流,宣傳我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政策和成效。
八是正確引導輿論。堅持“準確適度、重在引導,普及知識、支持發展”報道原則,按照規定程序發布疫情,正確引導輿論。與衛生、新聞宣傳、外交等部門和我駐外機構等密切配合,通過專家訪談、新聞發布、邀請國際組織聯合專家組考察等工作,加強防控政策和成效的宣傳,積極應對境外部分媒體的不實言論,及時消除誤解和負面影響。國際社會對我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成效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