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生豬價格預測 2009年生豬價格大體應該是小浮上張,因為2007年生豬價格、豬肉價格瘋漲,給養豬者帶來了巨大利潤,導致養殖戶在2008年提高肉豬出欄數,致使豬肉市場價格大浮下銼。有人以為生豬市場秋冬季是微利,春節前持平本,如果是自繁自養還會好一點。但本人認為在春節前價格不應該低于13.00元1千克(外三元)還是有利潤的。
目前我國一些地方生豬價格急劇下滑,從9月初的13.2元/公斤跌至10月底時的9.2元/公斤,跌幅之大、時間之短、變化之快,使業界人士驚訝和費解,讓養豬從業者變得有些焦慮和不安,但從目前來看似乎還沒有觸底反彈的跡象。
據專家分析,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為:一是生豬存欄增加,特別是能繁母豬近來有較大幅度增長。二是豬肉消費下降。
一些農村消費者由于物價上漲消費能力受到抑制,而城里的一些消費者則由于對食品安全的顧慮,也減少了消費數量。三是一些地方發生生豬疫病,導致生豬非正常出欄。一些專家分析,2005年生豬價格的走勢與2008年已過月份生豬價格走勢基本吻合。2008年生豬市場的后期和2009年走勢可能會比 2005年更不樂觀。原因是:今年上半年母豬數量增加較快,產仔出欄高峰在2008年底和2009年,據供求關系分析,預計2009年生豬行情將處于低谷。其次,豬肉消費短期難以增加。
一、價格走勢預測
從我們統計的2000—2007年生豬價格走勢圖來看,2005年生豬價格的走勢與2008年已過月份生豬價格走勢基本吻合。那么2008年生豬市場的后期和2009年走勢可能會比2005年更不樂觀。原因是:
1、2-5月份母豬數量增加太快,產仔出欄高峰在2008年底和2009年,據與會代表反映,目前存欄育肥豬體重多集中在60-75公斤左右,生豬后期供應充足,據供求關系分析,預計2009年生豬行情將處于低谷。
2、豬肉消費短期難以增加。
一是若把近十年來的養豬業放入整個大的經濟環境下來看,98年到2002年,是通貨緊縮階段,當時實施的是積極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主要任務是刺激消費,拉動需求。03、04、05年基本上處于一個消費上升期。而進入07、08年,情形又有所變化。特別是2008年,通貨膨脹,豬肉價格翻番,老百姓突然感覺錢比以前多了,但是口袋卻變緊了,影響了豬肉消費。
二是民眾對食品安全意識和保健意識的提高,越來越注重營養、安全和風味等。也就說從吃飽、吃好到吃保健的消費意識轉變,抑制了部分消費群體的豬肉消費。有錢的不吃肉,沒錢的吃不起。隨著天氣變涼和豬肉價格的下調,這種潛在需求能力會逐步釋放。但是很難抵消生豬存欄的大幅度增加。
目前,生豬價格已接近盈虧平衡點,高價購仔豬育肥和管理較差的場戶已處于虧損狀態,此時一些非正常現象的出現,例如,疾病危害,豬價繼續走低,低價位豬肉的進口增加等,使一些中小型豬場和散戶被迫退出,大量淘汰母豬,也會使生豬行情提前探底,生豬市場較快恢復正常。多數豬場認為,上半年的暴利是不正常的,目前價格下滑是正常現象,經過動蕩和調整,市場會走向平穩,生產會趨于穩定。
二、疫病形勢分析
根據各地專家的匯報,部分小豬場和散養戶有不同程度的發病現象。
(一)疫病特點
最初開始發病的豬場均為小規模的散養戶和一些防疫保健程序不健全的豬場,以外購仔豬地區發病最為嚴重。隨后開始蔓延至一些防疫有漏洞的中大型豬場。傳播速度很快,治愈率極低,發病率高達60%,死亡率30%-50%,給豬場和養豬戶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一般3--7天蔓延至全群,病程1周左右,大、中、小豬均可發病造成死亡,母豬多為流產或死胎,也有死亡現象。發病初期體溫不是特別高,隨后逐漸增高,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大便干、小便發黃,部分豬漿液性鼻炎,呼吸困難,最后衰竭死亡。由于病情復雜,剖檢變化也多樣化,大部分內臟及皮膚呈廣泛性出 血點樣,淋巴結廣泛腫大,具有豬瘟和藍耳病的一些典型癥狀。經實驗室檢測檢出藍耳、豬瘟、圓環病毒毒株均呈陽性,并且和往年不一樣的都是普通毒株,變異類型的很少。在檢測過程中大腸桿菌普遍存在,這種伴隨高熱癥狀的傳染性豬病,是多種病源共同參與后再繼發感染的一種疾病,個別地區也有弓形體、附紅體混合感染。
(二)發病原因
1、各省份疫病的不斷蔓延,時刻威脅著我們的生豬生產。
2、今年非正常豬群增加比例較大,這些新增的養豬場戶,由于缺乏技術,飼料營養、飼養管理、環境控制、免疫消毒等跟不上,豬群處于亞健康狀況,往往作為易感動物最先發病,引起疫病的發生和流行。
3、季節的交替,尤其是今年秋天的氣候和往年不同,持續的連陰天,造成濕度大、溫差大,溫度突變,來不及采取保溫措施,造成豬群應激,對豬群健康有一定的影響。
4、疫苗質量和免疫程序方面不同程度的存在問題。由于近年來新的疫苗生產企業迅速增加,疫苗質量參差不齊,據省檢測中心檢測,目前疫苗中的牛粘膜病毒污染嚴重,引發癥狀同豬瘟。此外,免疫程序不合理,見疫苗就打,錯誤認為打了就放心,使豬群一直處于疫苗免疫應激狀態。
5、目前飼料原料成本不斷上漲,為了競爭,有的廠家將飼料營養打折,再加上霉菌毒素的影響,致使豬群的生產性能下降或處于亞健康狀態。
6、種豬帶毒現象比較嚴重,缺乏檢測淘汰手段,加之疫苗質量欠佳,致使豬場疫病難控。
三、建議
面對市場和疫病的雙重威脅,為了盡量規避風險,提出如下建議:
1、認真做好市場調研,建立健全生豬產銷信息網絡和預警預報體系,全面掌握產銷情況,給生豬生產形勢做出準確判斷,加強宏觀管理和引導,準確調控生豬市場。
2、規避風險要從生產入手,設立準入門檻,減少無效投資,支持和培育技術、管理水平高,抵御市場風險強的規模養殖,規范糞污處理,加強防疫等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標準化改造,推動生豬規模化、規范化、標準化、產業化穩定發展。
3、疫病的隱患和負面影響非常大,要堅持自繁自養,杜絕從外面,特別是疫區引進仔豬。加強飼養管理,防止飼料霉變和漲價引起的營養打折,給豬群提供充分全價的營養,干凈舒適的環境,來提高豬群的健康水平和抗病力,這是防病的基礎和根本;做好豬瘟,偽狂犬等重大疾病的免疫,疫苗采購要理性化,靠對產品的深度認識和臨床實踐來檢驗和確定采購;定期對豬群做好保健工作,盡量減少細菌病的繼發感染,降低細菌繼發感染引起的死亡;增強生物安全意識,加強豬場內外環境的消毒,將疫情拒之門外;密切注視豬群的健康狀況,做到對病豬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傳染豬只無害化處理,嚴防造成疫情擴散;對病豬的治療要對癥對因用藥,嚴緊濫用藥,超量用藥,防止重蹈因藥物中毒而死的覆轍。
4、積極引導豬場和養豬經濟合作組織加強行業自律,進行優質、無公害生豬生產,提倡微生態、營養性添加劑和全價平衡飼料飼喂,中草藥防病保健,嚴緊在飼料中添加瘦肉精、三聚氰胺和違禁藥物,確保豬肉安全,消費放心。
5、組織好養豬企業與屠宰加工企業間的產銷對接,規避價格大起大落帶來的風險。
當前,形勢嚴峻,但業者也不要太過緊張,要搞好科學防制,不盲目用藥、用苗。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