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疾病概述:
本病是由于膽堿的缺乏而引起脂肪代謝障礙,使大量的脂肪在家禽肝內沉積所致的脂肝病或稱脂肪綜合癥。
二、臨床癥狀:
雛雞和幼火雞往往表現生長停滯,腿關節腫大,突出的癥狀是骨短粗癥。跗關節初期輕度腫脹,并有針尖大小的出血點;后期是因跗骨的轉動而使脛跗關節明顯變平。由于跗骨繼續扭轉而變彎曲或呈弓形,以致離開脛骨而排列。病雞由行動不協調,關節靈活性差發展成關節變弓形。或關節軟骨移位,跟腱從髁頭滑脫不能支持體重。
有人發現,缺乏膽堿而不站立的幼稚,其死亡率增高。成年雞脂肪酸增高,母雞明顯高于公雞。母雞產蛋量下降,卵巢上的卵黃流產增高,蛋的孵化率降低。有些生長期雞易出現脂肪肝;有的成年雞往往因肝臟破裂而發生急性內出血突然死亡。
三、解剖癥狀:
剖檢病死的雞時可見肝腫大,色澤變黃,表面有出血點,質脆。有的肝被膜破裂,甚至發生肝破裂,肝表面和體腔中有凝血塊。腎臟及其他器官有脂肪浸潤和變性。雛雞和生長期的火雞在缺乏膽堿時,肉眼即可看到脛骨和跗骨變形,跟腱滑脫等病理變化。
四、防治措施:
本病以預防為主,只要針對病因采取有力措施是可以預防發病。若雞群中已經發現有脂肪肝病變,行步不協調,關節腫大等癥狀,治療方法可在每公斤日糧中加氯化膽堿1g、維生素E10國際單位、肌醇1g,連續飼喂;或給每只雞每天喂氯化膽堿0.1—0.2g,連用10天,療效尚好。若病雞已發生跟腱滑脫時,則治療效果差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