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連玉米期價走勢極為疲軟,且其它相關產品價格連創新高也沒有帶動玉米期市做多的人氣。綜合來看,現貨市場疲軟的需求以及期貨價格“應漲不漲”的態勢可能表明大連玉米期價后期走勢易跌難漲,同時也可能意味著下行空間已逐步打開。
市場需求極度疲軟可能導致后期玉米期價易跌難漲
從養殖及飼料行業情況來看,玉米市場需求不容樂觀。目前,由于豬、禽價格的持續走低,養殖業已進入虧損邊緣。在這種情況下,農戶加大了出欄量且減少了補欄量,導致飼用玉米需求大幅減少。據有關部門公布的資料顯示,自去年6月份以來,生豬價格從最高17.6元/公斤跌到當前的10元/公斤,下跌幅度達到43%,肉雞、蛋禽價格也與生豬類似;同一時期,豆粕和玉米價格分別僅下跌26%和5%。養殖成本居高不下、肉、禽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吞噬了農戶的養殖利潤,養殖戶加大了出欄的力度、減少了補欄的速度。
世界金融危機對玉米深加工行業的沖擊導致其玉米需求量大幅減少。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對國內實體經濟影響的不斷深入以及國際原油價格的持續走低,前幾年對玉米價格上漲貢獻力最大的玉米深加工業陷入全線虧損,在生存艱難的狀況,其采購加工玉米的數量相比原油高價時代大幅減少。
出口大幅減少加劇了國內的供應壓力。中國海關總署上周五公布的初步數據顯示,3月我國出口玉米7777噸,較去年同期下滑61%;1—3月份玉米出口總計為10473噸,較去年同期下滑87.2%。
新玉米上市前,市場供給壓力不容小視
去年新糧上市后,國家為了保護農民利益,連續三次增加了玉米收儲計劃,國儲在東北產區收購了4000萬噸臨時儲備玉米,這一舉措短期內雖然造成了玉米市場供應緊張的局面,但并不能消除現貨庫存壓力,只不過是把現貨庫存壓力后移。而且收儲實施后,雖然東北產區的玉米現貨價格相對堅挺,但沒有實施國家收儲的華北、黃淮地區玉米的價格仍然相對較低,玉米供應也十分充足。據了解,當前華北、黃淮地區農戶手中的玉米存量仍高達40%,同時由于這些地區本身需求量少、價格相比東北便宜,后期將成為南方銷區穩定的供貨渠道。東北產區玉米則由于價格相對較高,銷售速度緩慢。筆者認為,國家臨時收儲后期將輪出以及經銷商囤積的玉米即將拋售所形成的供應壓力,將集中在新玉米上市前顯現。如果現貨需求仍未好轉,玉米期市屆時可能成為消化這部分玉米的主要渠道,而如果大量東北產玉米進入期貨市場,玉米期價的弱勢格局將難以改變。
技術分析
從技術上來看,玉米中期空頭格局已經形成,后期下跌空間逐步打開。如下圖,玉米期貨主力909合約自年初以來的走勢已經形成了典型的“ 頭肩頂”形態。3月20日的高點形成了較為突出的頭部,2月17日和4月10日兩個階段性的高點形成了左、右肩,周二的下跌形成了“頭肩頂”形態“頸線” 的向下突破和回抽確認。依照“頭肩頂”形態突破后的價格下跌的幅度計算,預計玉米本輪調整的目標位在1560元/噸左右。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玉米期價階段性頭部已經形成,投資者不宜對玉米期價上漲的空間過于看高,可在玉米期價反彈時,以“頭肩頂”的頸線為止損,適度沽空。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