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麥,人們已經提出一個分組飼養妊娠母豬的新觀念,名叫“最佳豬欄”,它把群飼設備與單獨飼喂和鋪有稻草的排水良好的地面結合在一起。對這種設計的研究顯示,給妊娠母豬建成一個既有飼喂/休息的去處,又有一個鋪墊良好的躺臥處的豬欄—所占面積總量與配備給群飼母豬的電子飼喂系統的場地所使用的面積相當。對“最佳豬欄”的研究試驗(在“丹麥養豬應用研究計劃”支持下的一個研發項目),查看了三種原理相似、僅僅是躺臥區大小不同的設計。圈內每一個頭母豬的可利用總面積差別為2.7到3.3米2。因此上,就面積而言,這種設計比提供飼喂分隔欄的設計更節省,并且與母豬電子飼喂系統(ESF)有競爭力。
1 采食位置的選擇
在最佳豬欄中,為每頭母豬都提供一個飼喂點,但在同一圈舍中有兩套飼喂系統。飼料或是由位于豬圈一側的飼喂分隔欄提供,或是由另一側的長食槽提供,既用長食槽也用單獨飼喂分隔欄,母豬即可吃料,又能休息。這些分隔欄上的鎖能使母豬吃料時在里邊,不能變更位置。
群飼母豬應同時飼喂以避免引起不安。我們相信達到這一目的的最好方法是正常地干料飼喂。不過,在我們的試驗中測定的設計由于該豬場對母豬采用液體飼喂系統而采用濕喂。
因此決定將每天飼料分配成可連續飼喂的兩部分,以消除母豬吃料的等待時間,并在飼喂時保持安靜。首先,給予分隔欄中的母豬其當天飼料份額的一半,不久之后從長食槽吃進的飼料就轉化為其自身的內存,接著他們該吃剩下的那一半了,最后是那些在食槽邊的。?
在試驗期間,我們觀察母豬選擇哪個飼喂點。從我們的觀察來看,好像母豬的選擇與其年齡有關。他們的年輕點兒的同伴不很挑剔,而年長的母豬則每次總在豬圈的同一側吃料。當然,這意味著它們也在利用同一個飼喂系統,無論是在分隔欄內還是在食槽邊。
要記住,每一個飼喂循環都開始于分隔欄。這可能是它被那些年長的或級別高的母豬選中的原因。不過,對于在食槽邊吃料的母豬,這可看作一個好處,因為結果是飼喂環境更安靜了。
2 一個延遲的開始
試驗表明,最佳豬欄內的母豬體況保持適度,豬圈衛生也保持良好。幾乎沒有母豬需要被淘汰掉。整體上,這一設計適用于妊娠期分組飼養的舍飼母豬——需附帶條件。一個是每組母豬的體況必須均勻;另一個是配種后頭4周母豬應分別飼養。為什么不在配種后直接進入“最佳豬欄”呢?配種后立即分組飼養可能減少其后的窩仔數。分組飼養對液體飼喂系統的要求也更高,因為它必須將日喂量分成兩餐,并且在開始給下一圈豬喂料前結束飼喂頭一圈豬。如果采用干料飼喂,飼料的分配需要更有效率,使得每一圈中的母豬都能同時吃到飼料。躺臥區域的大部分保持清潔。圈舍設計利用了母豬喜歡靠邊躺臥的習性,比如食槽邊緣,當他們開始躺下來時可以支撐自己。這或許能解釋,為什么試驗中食槽周圍的躺臥區總是干燥清潔。
這一區域很大,部分是由于食槽在豬圈一側的位置,并且它提供了良好水平的墊草。保持稻草完全沒有糞便是不大可能的,但是躺臥區的衛生水平既取決于其大小,也取決于飼養密度。
3 大小和稻草
當包括飼喂欄內的硬性地面部分時,豬圈里的每頭母豬總共有1.3米2的躺臥區。分隔欄外面每頭母豬躺臥區的可利用面積差別在1至1.5米2。為每頭母豬提供約1米2的躺臥區時,衛生狀況最佳。在此區域所有母豬可一起躺臥。
在最佳豬欄,每個豬位稻草年利用量達130~150kg。顯著低于正常高墊料的妊娠豬圈舍耗費的量,但多于母豬電子飼喂系統場地的使用量。當建一棟新的母豬舍時,這一計算很重要,因為其清糞系統必須處理預期的稻草消費量。
另一個需要是安裝刮板式畜舍清潔系統,以清除污染的墊草。在我們的試驗中,稻草覆蓋了所有的躺臥區,部分是為了增加地面的防滑性能,部分是為了使躺臥區有吸引力。然而,通過進一步提高地面質量或改善躺臥區的設計來減少稻草耗費量,這一豬圈設計可得到改進。
或許長食槽也有選擇余地。母豬的個體飼喂安排可通過在飼喂分隔欄的對側包含一個慢流飼喂系統來解決。或者說,這一設計可被修改為在豬圈的兩側安裝成排的飼喂分隔欄;如果第二列分隔欄在進食時未利用,能被抬起來作休息區的話,就會成功做到。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