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南農點評 作者:
以目前披露的情況看,業務員賣藥僅僅屬于整個萊克多巴胺產銷鏈條的“下線”,他的行為背后是否還另有“高人”,甚至是一個團伙?他的“上線”在哪?業務員可能把整件事“扛”下來嗎?此事如果不從源頭進行查處,肯定難以服眾。
[font=宋體]廣東首例違法銷售萊克多巴胺個案日前曝光,舉報人從華南農大校辦企業廣州惠華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font]([font=宋體]簡稱“惠華公司”[/font])[font=宋體]購得標注為“多維[/font]B[font=宋體]”的萊克多巴胺的飼料預混劑。經廣東省獸藥與飼料監察總所檢測,確認該樣品為含量[/font]1.28%[font=宋體]的萊克多巴胺。[/font]
[font=宋體]華農科技實業發展總公司總經理兼惠華公司董事長梁梓森在回應媒體時稱,此事為公司業務員個人行為,可能是業務員私自幫別人帶的貨,藥品來源還不清楚。目前廣州市農業局已對事件立案查處,華農大已對該業務員進行停職檢查,業務員日前被公安分局刑拘。對于案件的進展,公眾高度關注。[/font]
[font=宋體]顯然,以目前披露的情況看,業務員賣藥僅僅屬于整個萊克多巴胺產銷鏈條的“下線”,他的行為背后可能還另有“高人”,甚至是一個團伙。他的“上線”在哪?業務員可能把整件事“扛”下來嗎?除非他具備相當的物質與技術條件,一人獨掌萊克多巴胺的全套技術資料、生產設備以至售賣網絡。[/font]
[font=宋體]相對于業務員個人,惠華公司更具備這樣“一條龍”的條件。梁梓森也承認,“廠里員工要重新撿起來合成,難度還不小,但技術資料是基本完備的。”而常務副總經理董斌則說,“所有的資料都在梁教授手里,也不排除一部分人掌握部分技術。”請注意話中“所有”與“部分”的區別。[/font]
[font=宋體]令人吃驚的是,前幾年華南農大一研究生竟然斗膽找到媒體記者幫忙聯系豬場推銷萊克多巴胺!雖然日前梁稱此舉是作為實驗試用,但當時該學生并未作此聲明,反倒證明惠華公司確實生產甚至可能售賣過該化學藥物,不論用途如何。總之,在該案中惠華公司作為業務員所在廠方,存在有待查證的種種疑點。[/font]
[font=宋體]如果不是惠華,那么業務員背后的始作甬者又是誰?毒窩又在哪里?有關部門必須嚴肅追查,給公眾一個交待。此事如果不從源頭進行查處,肯定難以服眾。[/font]
[font=宋體]萊克多巴胺是飼料獸藥研發打著科技名義,大耍食品安全危險把戲的一個典型。據調查,有關科研人員在發表論文時有意回避其殘留以及毒副作用,以求獲得公開應用。這是一種直接戕害于人類健康的“學術腐敗”,社會危害極大。在農業部明確將其列為禁用藥品之后,仍然有一些科研人員不舍不棄,多方爭取,不休不止。
在名與利的誘惑下,科學為人類謀求福祉的本義已經發生了嚴重的異化,科學家有所為與有所不為的界限模糊不清,在與人類食品安全和身體健康息息相關的動保、飼料以及添加劑行業,有人在挑戰著科學極限的同時,挑戰著人類身體承受能力的極限,也挑戰著自己作為科研開發工作者道德與良知底線的極限。飼料、動保以及添加劑行業不干凈,肉食品的安全無從談起。
更可怕的是,如果有人竊得技術資料生產牟利或者有人憑著手上掌握技術明知故犯,而得不到應有懲處,則是對公眾健康安全的嚴重漠視,必將引起民怨,給本已積重難返的食品安全問題的改善,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轉載請注明出處:[url=http://www.nfncb.cn/]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