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添加劑安全使用規范》出臺——
一部《規范》可否規范整個江湖?
南方農村報記者 彭進
飼料業近兩年來震蕩不斷。三聚氰胺、瘦肉精等名詞“紅”遍大江南北,讓世人對這個行業從漠不關心發展到頗有微辭。
是什么攪動了飼料業的江湖?是不規范的飼料添加劑。
在今年5月成都召開的飼料工業展覽會期間,中國飼料工業協會會長白美清曾一言以蔽之:“飼料業成也添加劑,敗也添加劑!我們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近期,農業部出臺了《飼料添加劑安全使用規范》,對部分飼料添加劑重新做了嚴格規定。它的出臺將對混亂的飼料添加劑行業產生什么影響?南方農村報記者采訪業內人士,對此進行探討。
行業的最高標準
7月初,農業部官方網站發布了第1224號公告。除了少數行業人士,這份公告并未引起高度關注。
公告稱,“根據《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有關規定,為指導飼料企業和養殖單位科學合理使用飼料添加劑,提高飼料和養殖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護生態環境,促進飼料產業和養殖業持續健康發展,我部制定了《飼料添加劑安全使用規范》(以下簡稱《規范》)”。
在公告的附件《規范》中,詳細規定了《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2008)》中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的部分品種。公告稱,其余飼料添加劑品種的《規范》正在制定過程中,待制定完成后將陸續公布。
最為重要的是,《規范》強調,各品種“在配合飼料或全混合日糧中的最高限量”為強制性指標,飼料企業和養殖單位應嚴格遵照執行。例如,硫酸銅
公告落款時間為2009年6月18日,公告自發布之日起生效。也就是說,其實自6月18日起,《規范》已成為飼料添加劑行業的最高標準。《規范》的出臺將開啟一個新的時代。
不過,記者發現,由于宣傳不足等原因,該規范并未在行業中引起較大關注。7月中旬,專業網站畜牧人論壇開始零零星星討論此話題,但網友們大多對此不甚了解或不太關注,點擊率極低,搞得發起話題的網友龍城飛將嘆息:“這個問題看來大家都不關心啊!看來我們是杞人憂天了!”
7月底,記者采訪業內人士發現,即使是最應該關注《規范》的飼料添加劑廠負責人,也仍有不少人沒聽說過它。不過,關注過《規范》的人士,大部分表示,《規范》的出臺,將在行業中發揮重要作用,在若干年內影響飼料業和養殖業的發展。
部分元素的規定存在爭議
杭州康德權飼料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浙烽認認真真研讀過這份《規范》。他的評價是:“總的來說,規范是很不錯,但也有不合理的地方。”
“有些元素不需要限定,它限定了,比如鈣離子,它會造成什么安全問題呢?”
“有些元素會造成問題,它沒有限定,比如有機砷。它雖然在動物體內是有機砷,但排入土壤之后,會變成無機砷,嚴重污染環境。”
“對硒的規定也特別不科學。”李浙烽說。在規范中,針對來自酵母硒的硒元素,在配合飼料或全混合日糧中的推薦添加量,畜禽為0.1-0.3ppm,魚類 0.1-0.3ppm,在配合飼料或全混合日糧中的最高限量為0.5ppm。李浙烽認為,這里的規定存在兩個漏洞,“第一,有機硒的獲取容易出問題,《規范》中可以解讀為,水體中沒有溶解出來的就是有機硒,而事實上,無機硒不溶也是很容易的,一旦把無機硒當有機硒使用,很容易造成動物和人體中毒;第二,酵母硒的有機硒很難確定,即使是有機硒,也包括很多種,其中一些依然會造成中毒。”
李浙烽表示,“有機”的東西不一定就安全,從食品安全角度出發,《規范》中對硒的限定應該改為“國內外已經允許的有機硒”,才不會讓一些人利用“有機”的概念愛欺騙養殖戶和消費者。
與此相反,廣東信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梁皓儀認為,《規范》第一次具體限定了硒在飼料日糧中的最高含量為0.5ppm,按此標準,不會對動物和人體有危害,這是前所未有的進步。
梁皓儀認為,有規范比沒有規范好,總的來說,《規范》很有價值,它需要在科學性、客觀性、有效性等方面不斷改進。他分析,這部《規范》的制定和出臺,一定經歷了很多曲折,因為幾乎每一種添加劑的限量都可以引起爭議。
在他看來,《規范》中針對來自氯化鈉的鈉的規定絕對有問題。“它限定,在配合飼料或全混合日糧中的最高限量,豬為1.5%,家禽為1%,按照我的經驗,使用這個最高限量超過一周,動物一定會中毒。”
而南方農村報記者還發現,對于業界爭論不休的高銅問題,此《規范》也顯得頗為曖昧。在銅元素一項,在配合飼料或全混合日糧中的推薦添加量為3-6ppm,卻規定仔豬的最高添加量為200ppm,30-60kg以上的育肥豬最高添加量為150ppm。據了解,豬對銅元素的正常需求量為8ppm。對《規范》的這一奇怪現狀,多位業內人士對記者笑稱:“這種規定,沒有多少意義。”
抗生素等重要問題尚未觸及
第1224號公告稱,“其余飼料添加劑品種的《規范》正在制定過程中,待制定完成后將陸續公布”。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目前藥物添加劑如抗生素的問題非常嚴重,希望在以后公布的《規范》中能看到。
廣州江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羅天才認為,就《規范》提及的元素而言,實踐中一般都不會超過這個標準,最主要的問題在于藥物添加劑,而《規范》暫未提及。
“飼料添加劑行業,抗生素非常可怕。”上海牧冠企業發展有限公司南方片區主管龔厘強也對此印象深刻。他介紹,金霉素、土霉素、阿莫西林等抗生素藥物普遍被作為飼料添加劑來使用,以促進動物生長。抗生素本來是藥物,動物長期食用,會有嚴重的殘留,造成動物和人類的耐藥性,其后果難以估量。
“為什么現在癌癥、尿毒癥等等越來越年輕化?這與抗生素的濫用有非常大的關系!” 龔厘強憂心忡忡。
據了解,在飼料添加劑方面,歐盟已于2006年全面禁止使用抗生素。而我國目前還允許添加部分抗生素。業界普遍認為,未來,我國也將全面禁用。但是,多年來,由于利益攸關,無論是養殖戶還是飼料廠,都在飼料中大量添加抗生素,把治病的藥物當作促生劑來吃,濫用現象已成公開的秘密。
英杰(長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宏彬甚至認為,由于現在公布的《規范》標準比歐洲低,其影響將不是很大。以抗生素添加劑而言,歐洲已禁,中國之所以難禁,與企業乃至相關部門的利益有關。他哈哈大笑:“你要是都禁了,有關部門批準的那么多GMP企業怎么辦……”
管理落到實處才是關鍵
盡管《規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的不足,但作為農業部新頒布的規定,它體現了政府部門管理和整治飼料添加劑行業的決心,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如果嚴格照此規定執行,必然能夠對飼料行業起到很大的規范作用。
在龔厘強看來,作為新出臺的法規,《規范》應該會有所作為。他甚至認為,“相關部門很可能會采取殺一儆百的方式來推廣宣傳它。”不過,他同時笑稱,中國不是缺少法規,而是缺少監管和執行。“如果不嚴格執法,它就相當于不存在。”
我國飼料工業極其龐大,飼料添加劑產業也規模不小。來自全國飼料辦的信息顯示,2008年,全國飼料工業總產值4258億元,其中飼料添加劑總產值就達286.6億元。
管理飼料行業實在是一件艱難的事情。
據中國飼料添加信息網統計,截至2009年6月,我國已有大量飼料工業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其中包括,《飼料衛生標準》、《飼料標簽》等17項基礎標準,《飼料中粗蛋白測定方法》等162項檢測方法標準,《飼料安全性評價 喂養致畸試驗》等13項評價方法標準,《飼料用玉米》等53項單一飼料及飼料原料標準,《飼料添加劑 維生素A乙酸酯微粒》等95項飼料添加劑標準,《仔豬、生長肥育豬配合飼料》等45項飼料產品標準,并有其他相關標準52項。
如此眾多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仍不足以應付飼料業的復雜局面。其根本原因在于,一方面,標準、規范乃至法律都有局限性,而具有“中國特色”的飼料業和養殖業發展尤其迅猛,規定跟不上變化;另一方面,中國的相關行業龍蛇混雜,在利益的誘惑下,愿意鉆法規空子的人實在太多。
近年來,畜牧、水產行業頻頻爆發食品安全風波,歸根結底,問題都出在飼料添加劑身上。
如此大環境下,《飼料添加劑安全規范》的出臺,有著迫切的意義。但把整飭飼料江湖的重望完全寄托在這部并不完美的《規范》上,卻也有失厚道,并不現實。
我們只能說,如若有關部門嚴格執行《規范》,并不斷完善它,其意義將不可估量,其效果將非常明顯。
在畜牧人論壇上,有網友提出,一些國家標準與此規范相沖突,怎么辦?《飼料廣角》副主編胡文輝認為,“規范如何規定的就如何套用……規范的法律地位遠遠高于《無公害食品 生豬飼養飼料使用規則》、《飼料工業術語》等標準,那是最高標準。”
一句話,《規范》并不足以完全規范整個飼料江湖,但江湖有了它,將在某種程度上更加規范。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