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支原體病綜合防治
隨著我國規模養雞的發展,雞支原體(主要為雞敗血支原體致病性最強)為主導的呼吸系統疾病帶來的經濟損失日趨嚴重。一般混合感染后雛雞患病后死亡率可達40%~60%;成雞患病后產蛋率降低10%~40%,蛋的孵化率減少10%~20%,給養殖業帶來巨大的損失。
一、家禽支原體為主導的呼吸系統疾病的流行態勢與流行特點
1. 支原體廣泛存在
支原體在我國廣泛存在,可以這么說有雞的地方就有支原體存在。
2、單純感染減少,多與其他細菌和病毒形成復合呼吸道病。
目前家禽單一性支原體病很少,多與大腸桿菌、禽流感、傳染性鼻炎、新城疫病和傳染性支氣管炎等引起呼吸道癥狀的疫病混合感染。一般說來病毒性病原體的感染使呼吸道上皮發生損害,有時甚至是輕微的損害,都會為支原體和大腸桿菌等病原入侵創造良好的機會。病毒、支原體和大腸桿菌三者之間相互作用,可以使呼吸道疾病更嚴重。
3. 非SPF雞胚活疫苗成為我國家禽支原體感染的一個重要傳播途徑
支原體為蛋傳性疾病,疫苗散毒應當引起家禽生產者的足夠重視。
4. 雞支原體是我國雞孵化的主要胚胎病
攜帶支原體的雞所產蛋中約有20%~30%的帶菌,被支原體污染的種蛋在孵化過程中會迅速繁殖,引起雞胚生長發育緩慢,氣管、氣囊、肝臟等病理性損傷,嚴重的致死率達到60%~90%。更為嚴重的是雛雞帶菌,造成雞群的潛伏性感染。
5、引發疫苗接種后的疫苗反應
苗毒的毒性雖然很弱,但很容易破壞細胞膜的完整性,從而使雞呼吸道上皮細胞所形成的抵御病原的天然屏障被破壞,為支原體的入侵創造了便利的通路。
6、免疫抑制性疾病是我國商品化雞場呼吸道疾病難以根除的主要因素:
除病毒性疾病外,霉菌毒素,有害的微量元素如鉛、汞、砷等導致的免疫系統損害也會導致嚴重的免疫損傷。這些因素會嚴重降低機體抵抗體,導致疾病易感性加強。因此在商品肉雞后期呼吸道疾病肯定是一個混合感染或多因子協同致病的,而免疫抑制抑制疾病是導致單純用藥不湊效的主要原因。
二、發病原因及常見伴發因子分析
1、發病特點
(1)、橫向傳染是雞敗血支原體病暴發的主要原因,帶菌的雞蛋垂直傳播是主要傳染源。
( 2)、雞舍溫度過高或過低、濕度過大、通風不良、灰塵較多、氨氣過重、貓鼠驚嚇、衛生不良、飼養管理條件突然改變、維生素A等物質缺乏,雞體抵抗力大降會誘發該病。
3?雞群發生病毒病(如新城疫、禽流感、傳染性喉氣管炎、傳染性支氣管炎等)和傳染性鼻炎、寄生蟲病等疾病引起繼發感染。
4?該病處于潛伏期時,接種疫苗等強應激會加速本病發生。
三、臨床癥狀
病雞以呼吸時發出躁音、咳嗽、流鼻涕、竇部腫脹突出如腫瘤物、發育不良、機體消瘦為臨診特征。雛雞食欲減退、流漿粘性鼻液、搖頭、結膜炎、眼瞼腫脹。肉雞生長滯緩;蛋雞癥狀輕,呼吸癥狀不明顯,產蛋量下降,雞感染其它疾病則癥狀加重,死亡率大增。
四、病理變化
沒有并發其他疾病時,病理變化比較輕,癥狀不明顯。炎癥進一步發展,鼻腔、喉頭、氣管內有透明或混濁粘液,粘膜表面有灰白色干酪樣物呈珠狀。多數雞眶下竇腫大,充血出血,竇內可見粘液或干酪物。氣囊壁水腫增厚,表面見黃白色干酪樣滲出物呈念珠狀。并發感染的病雞腺胃、肝臟和腸道出血,關節腫大;重者可見心包炎和肝周包膜炎。
五、防制措施
疫苗保護率過低,一般很難用疫苗來消除本病。藥物防治時,必須注意到在一個雞群中長期使用一種藥物,容易使病菌產生抗藥性,因此要考慮各種藥物輪換使用或聯合使用,以提高療效。具體措施如下:
1、加強日常飼養管理:合理密度,通風良好,光照科學,飼料營養豐富,定期驅蟲,防貓鼠驚嚇等應激因素;雞接種疫苗后要及時喂藥(速補增免肽+百疫安),以減少接種應激和降低疫苗反應。
2、藥物預防:參照本公司免疫用藥程序。
3、發病后聯合用藥辦法:
(1)、補充營養,提高機體免疫力:速補增免肽;
(2)、可適量飲用魚肝油,補充VA;
(3)、藥物治療:
a、單一感染時(很少見):根據本場用藥歷史,任選本公司產品如呼毒奇能、呼必治二代、替米呼泰,配伍金黃連,效果都很理想;
b、呼吸道與大腸桿菌混合感染時:方案一:為了節約成本,可任一選擇混感多福王、泰磺安、佳氟樂配伍金黃連;方案二:早上用大腸桿菌藥,晚上用呼吸道藥配伍金黃連;
c、有病毒混合感染時:在上述方案前提下,同時飲用抗病毒藥,如:中西結合的金絲毒肽、病毒清、禽毒感康(感冒特效)、禽感康泰。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