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淺談動物源性飼料骨粉肉骨粉的加工生產
骨粉、肉骨粉飼料屬于動物源性飼料,為加強動物源性飼料產品安全衛生管理,根據《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農業部2004年第40號令頒布了《動物源性飼料產品安全衛生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本辦法經2004年7月14日農業部第25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
所謂動物源性飼料產品是指以動物或動物副產品為原料,經工業化加工制作的單一飼料,目前市場生產加工的主要有肉粉、肉骨粉、魚粉、血粉、血漿粉、血清粉、羽毛粉、、水解毛發蛋白粉、皮革蛋白粉、乳清粉、骨粉、動物油渣等。
動物源性飼料的安全衛生,不僅關系到飼料產品的質量安全,而且也關系到牛羊生產和人體健康。瘋牛病和癢病就是由于反芻動物食用源性動物源性飼料所致,所以我們要嚴格按照《辦法》的各項規定,加強管理,杜絕安全隱患,防范瘋牛病等動物疫病的發生和傳播。
在提高對動物源性飼料產品安全衛生工作重要性認識的同時,必須把好市場準入關,加強反芻動物飼喂環節的使用關。
市場的準入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生產工藝及設備能否滿足產品的安全衛生和質量標準要求,能否具備相應的清洗、消毒、烘干、粉碎等設施。
新疆現有動物源性飼料生產企業不是很多,多數企業生產骨粉肉骨粉,有近30家,大部分生產工藝及設備比較落后,有的甚至停留在簡單的作坊式生產、生產工藝也不規范,產品質量不能保證。
如何提高 骨粉、肉骨粉產品質量,規范加工生產工藝,筆者在這里談幾點意見。
1 對加工生產的基本要求
(1)一些動物性原料、本身(如畜禽的臟器)帶有某些病菌或極易感染病菌。因此,首先必須進行消毒滅菌處理。
(2)畜禽屠宰加工的下腳料或廢棄物常常粘附著沙土和其它雜物,為保證飼料質量和加工設備的正常運轉,必須進行清洗,去除雜物。
(3)畜禽的肉骨在溫度較高的條件保存時間短(如畜禽的臟器在氣溫高的情況下,幾小時就會變質腐臭),因此應能及時加工處理。
(4)這些原料含水量一般都很高,不易儲存,也不宜直接用作飼料原料,必須進行脫水和干燥。
(5)含油脂高的飼料易氧化變質,故生產肉骨粉時需要進行脫脂。
(6)由于動物的角質,皮的分子結構中多肽鏈間形成的二硫鏈緊密堅實,直接用作飼料,動物難于消化吸收,須將角、蹄爪、毛等角蛋白和皮革蛋白進行水解,然后再收其濃縮干燥(或進行膨化處理)。另外,廢棄的次皮和制革廢液都含有毒素鉻,應將原料退鞣和水解,回收鉻鹽,以去除原料中的鉻毒素。
(7)生產過程中會排放出大量刺激性的或難聞的氣體,主要成分為氨、硫化氫、硫醇、二甲硫、胺、醛及苯酚等有機化合物,對環境造成污染。因此,生產工藝過程中必須配置適宜的氣體排放凈化處理設施,使排放的氣體混合物所含有害成分濃度降低到國家環保規定的范圍內。
另外,根據《辦法》和農業部有關要求,設立動物源性飼料企業考核項目分為廠房設施要求,生產管理要求,人員要求,質量管理要求,環境和安全要求,管理制度和文件六個方面,涉及到6個關鍵項(必須全部合格),30個重要項(必須有25個項目合格)和20個一般項(必須有11個項目合格)的考核。關鍵項中有一項不合格就視為企業總體不合格,重要項中不合格項不得超過20%,一般項不合格項不得超過50%。關鍵項分別是(1)企業所在地遠離動物飼養場地,最小距離1000米。如靠近屠宰場所,需有必要的隔離措施。(2)原料分類堆放并明確標識,保證合格原料與不合格原料、哺乳類動物原料與其它原料分開。(3)生產設備齊全、完好,關鍵設備技術性能指標符合產品質量和安全衛生要求。(4)檢化驗人員至少2人持證上崗。(5)設有儀器室、檢驗操作室,場地能滿足檢驗要求。(6)應配有所生產產品所必需的的檢測儀器、設備;無法檢測的項目應有與法定質檢機構委托代檢協議書,委托檢測項目應明確(含衛生指標)。
2 典型的生產工藝
盡管動物性原料骨粉、肉骨粉生產方法很多,但在工藝流程上有很多相似之處,在某一加工工序上設備功能差不多,在分析各種生產工藝共性的基礎上,提出如下加工工藝流程。
(略)
以上工藝流程對特定原料和產品的生產,應視具體情況作適當的組合和取舍,一般工藝流程可分為5個部分,物料預處理;滅菌、分解;脫水、濃縮、液固分離;干燥;粉粹、包裝這幾部分,每一部分可經過幾項單元工序。如滅菌部分,通常采用高溫加熱處理,以便于后續工序分離的進行,加熱又可分為直接蒸氣加熱,間接蒸汽加熱的蒸煮法和電裂法,而分解又可根據不同物料采用水解法和酶解法。所以在上述普遍適用的工藝中,應選擇某幾項工序組成一個完整工藝流程。
3 生產加工中常用的設備
設備是產品質量的基本保證,產品質量應依我國現行頒布的國家標準,管理辦法來執行。我國現在對動物源性料飼料每個單一產品都制定了相應的產品質量國家標準,必須嚴格遵照執行。下面就主要工序的設備要求分敘如下:
(1)物料預處理。主要包括清洗、破(切、鉸)碎。破碎物料的目的是加快傳熱、提高效率。緩解物料表面與中心受熱不均的矛盾。二是為后續工序作必要的加工準備。常用設備有,對動物骨骼,可采用破碎機,對肉類常用大型鉸肉機。
(2)滅菌、熟化。加熱蒸煮的目的,一是對物料殺菌,二是釋出脂肪,有利于后續脫水和脫脂。實際生產中很難將加熱滅菌與加熱蒸煮熟化絕然分開。加熱、蒸煮的設備有各種蒸煮罐(槽、鍋),高壓蒸煮器,以及間換或直接蒸汽加熱蒸煮器。還有將高溫蒸煮和真空干燥為一體的在一個罐中分階段作業的聯合蒸煮干燥器。
(3)脫水濃縮、液固分離。如肉骨粉等中會有大量的油脂水份。為了防止油脂氧化等引起飼料變質,必須脫水處理。其含量每一種產品都具體要求,例如現行國標中要求飼用骨粉粗脂肪含量不得超過3%,肉骨粉不得超過12%。另外脂肪本身也是一種產品。采用侵出冷凝過濾和機械分離操作均可將固相或液體中油脂、水份分離出來。常用的設備有重力沉降槽,壓榨機,壓濾機和各種離心機。
(4)干燥、粉碎。大多數動物性飼料最終產品形態為粉粒體。根據要求含水率不得大于12%,因此必須經過干燥處理。干燥的方法很多:根據具體動物源性飼料品種的不同選用合適的干燥方式和設備。例如,若要將動物煮液(汁水)等直接干燥成粉粒體,可經脫脂,濃縮后,采用噴霧干燥的方法;對于團、塊狀物料,干燥前宜先將其幾何尺寸減小,然后送入轉筒干燥機或圓盤干燥機進行干燥作業;有些物料,如利用畜禽臟器,下腳料,等生產肉骨粉,可將滅菌、蒸煮、脫水和干燥集中在同一密封罐內分階段完成,此設備就要用聯合蒸煮干燥器來完成。
4 幾點建議:
根據新疆現行的狀況,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⑴加大力度,推廣集中屠宰。為使百姓吃上放心肉,并有效利用屠宰下腳料和廢棄物,集中屠宰的方法必須大力推廣,只有這樣才能使屠宰下腳料充分開發,使之成為安全、可靠的蛋白飼料。
⑵建立動物源性飼料車間。在集中屠宰的地方,縣、市以上的屠宰廠,建立動物性飼料加工車間,以便充分利用屠宰下腳下料,避免二次污染,降底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
⑶采用成套設備和連續生產工藝。這樣能保證對原料高速度加工,縮短加工過程,改善其產品質量。提高生產率和節約能耗。
⑷制定優惠政策,使企業愿意投入。此類產品的開發可緩解動物蛋白飼料的短缺,節省進口魚粉外匯。同時還可消除污染,凈化環境,變廢為寶,化害為利。但同時該行業又屬微利行業,建議國家政府在政策及資金上提供優惠,使企業自愿投入。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