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氏肌蛤
貝類海產品,因殼薄故名。學名尋氏肌蛤。生活于鹽度較高的外灣或島嶼的灘涂中,群聚生活,常成片粘連在一起,用足絲附著在泥沙中。生殖腺成熟時雌性呈橙黃色、雄性呈乳白色,每年8-9月產卵繁殖。幼苗生長到翌年清明節前后便可移播放養,至8月開始收獲,10月基本收完,一般畝產1.5-2噸,高的可達6噸。養殖薄殼是潮汕首創,是海水養殖的主要品種之一。主產于饒平縣的汫洲、黃岡大澳、所城大港,南澳縣的的后江,達濠區的廣澳等地,以饒平縣為最多。薄殼肉味鮮美,營養豐富。有野生和人工放養2種。
蛋鴨吃了尋氏肌蛤吸取它的內臟·肝以及腎進行分泌,分泌產生天然的紅色素。紅色素就能使鴨蛋變紅。
請指教 于 2010-4-11 11:23 補充以下內容
尋氏肌蛤 有誰對這方面的認識多一點的請指教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